朱高煦說罷,沐春也主動開口詢問了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這中南半島上,朝廷的三宣六慰就是這些插著旌旗的地方嗎”
借著他的話,眾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而整個中南半島包括云桂等地都有顏色深紅、淺紅和各色旗幟插著。
“深紅為國朝可以派遣流官的地方,淺紅就是土司與土官自治的地方。”
朱高煦這一說,眾人便知道大明在中南半島的勢力如何了,可以說占據了三分之一的中南半島。
如果再拿下安南,那整個中南半島就只有南邊暹羅、高棉、占婆、滿剌加等繁雜的小國了。
這些小國除了滿剌加沒有朝貢,其它都臣服在了大明的朝貢體系下,因此他們的旗幟也是紅邊的,只有滿剌加是純雜色。
“這么看來,整個中南只有安南、高棉和暹羅、緬甸宣慰司這幾個地方有較為寬闊的平原。”
“這面積,恐怕不比成都八百里平原要小。”
沐春大致對比了一下,不過朱高煦卻搖頭“是要大得多,不過因為派系紛雜,加上各國除安南外無法集權管理,因此開發的地方不算很多,大部分地區都是充滿瘴氣的叢林,悶熱潮濕,還有許多蛇蟲鼠蟻。”
“想要根治這瘴氣,其實就是砍伐可以開發平原的樹林,燒毀叢林,讓瘴氣沒有可以生存的地方。”
“數百年前,這閩粵湖廣一帶還不是被人視為充滿瘴氣的地方,可隨著人口南下焚毀樹林,開墾荒地,這湖廣也就成了魚米之鄉,閩粵也鮮有人聽說瘴氣為何物。”
朱高煦解釋了中南半島的情況,同時為了避免眾人畏懼瘴氣,也同時解釋了瘴氣如何消除的辦法。
聞言的沐春深有體會“這瘴氣確實在悶熱的叢林之中才會出現,我便染上了一次,幸好治愈了。”
想起患上瘴氣而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只能病死在兵營之中的兵卒們,沐春便覺得心里蒙上了一層陰霾。
西南明軍征討刀干孟的戰事中,麓川死傷近十萬人,明軍也死傷近一萬五千人。
這其中死在戰場上的不過六千人,剩余九千多人都是因為水土不服和瘴氣、疾病而病死的。
這還是從四川、云南、廣西等地調來的兵卒,如果是直接從北方調派兵卒前往西南甚至中南作戰,那恐怕因病而死的人會更多。
“沒錯,這瘴氣必須提防,因此日后對中南作戰的兵馬,盡量還是以云南、廣西為主。”
“就算從二地選兵,也盡量以滇南、滇西南和廣西西南一帶的男丁為主,他們對瘴氣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更具抵抗力。”
朱高煦嘴里不斷蹦出新詞,但好在都比較白話,不難理解。
“這安南,走陸路就只有那幾條路,倒是走海路可以隨便突破。”
瞿能掃視了一眼安南的情況,這也是他第一次發言。
對于歷史上這個差點陣挑朱棣,結果被朱高煦側擊陣挑的猛將,朱高煦本人還是十分欣賞的。
沐春、何福、顧成、瞿能及其子侄兄弟所組成的西南將領兵團,在不考慮任何火器,且朱棣與自己不下場的情況下。
朱高煦還真難找出能將擊敗他們的將領,更別說中南半島了。
就連張輔、孟瑛都能把黎利這個跳梁小丑壓著打,何況洪武后期表現亮眼的沐春。
“打安南有黔國公和幾位,朝廷是十分放心的。”
朱高煦開口吹噓了一下西南諸將,然后又說道“不過云南并不穩定,我聽說云南有幾個土司趁著諸位離開云南之際叛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