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沐春也不掩飾,直接道“云南南部和西南的許多土司自持實力強大,唯懼我等。”
“眼下我等離開,他們便以為朝廷對付不了他們,但云南尚有王兆、王魁、沐晟、瞿郁、瞿陶等將領鎮守,想來用不了幾日就能平定。”
沐春如此說著,朱棣也撫了撫大胡子“俺對你們放心,這種小事不用回稟,伱父親是俺們兄弟的大哥,你也就是俺的家人。”
沐春實際只比朱棣小了三歲,但從輩份來說,他確實是朱棣的侄子,對此他也沒有反駁。
就這幾日的交談來說,沐春已經對曾經幫過自己忙的朱高煦,以及曾經熟悉的朱棣臣服了,畢竟他也與朱允炆書信往來過。
總體來說,朱允炆的性子并不軟弱,可許多事情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尤其是軍事上,所以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對于習慣了朱元璋這種有主見有思路皇帝的沐春來說,他與朱允炆確實不是很合得來,而且朱允炆也從未將他視為家人來看,這不免讓他有些失望。
他之所以盡忠職守,除了因為父親的遺命,還有就是朱元璋對群臣的那句話。
“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試任。”
僅此一句話,讓沐春怎能不專心戍邊
如今這句話被朱棣以另一種形式說出,不管是不是做戲,但總歸讓沐春心里高興不少。
“西南那邊,各土司都愿意出兵,其中麗江的木氏愿意出兵三千,不過他們軍紀還算嚴明,臣便沒有讓他們參與。”
沐春提起了木氏,這讓朱高煦想起了木氏這天然的高原兵。
麗江木氏自明洪武十五年歸附明朝后,便被朱元璋賜漢姓為木,并封其為麗江土知府。
由于從木氏手中拿走了南邊的一些土地,因此朱元璋為了補償他們,便授予他們世襲土官知府,永固石門、鎮御蕃韃,節制麗江及北部青藏一角的權力,并準許他們在當地開采金銀礦。
有了朱元璋和明代歷代皇帝的準許,木氏土司也開始在當地開采銀礦,同時用武力向北與昌都、三塘等地的吐蕃人爭奪金礦、鹽礦,用獲取的金銀來興修水利,發展麗江的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朱元璋在事后還為納西族開辦儒學,讓木氏漢化加深,到成化年間便以知詩書、好守禮義而著稱,與蒙化、元江并稱為云南三大土府之一。
不過與蒙化、元江土司野心勃勃不同,木氏倒是秉持小族不鬧事的想法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每當大明遭遇戰事,也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為全省土司之首。
努爾哈赤起兵后,木氏也急忙捐餉銀一萬兩,上疏愿意出兵,不過當時的理塘等地番人作亂,萬歷就沒有同意他們出兵。
薩爾滸戰敗后,木氏也多次向朝廷捐餉銀,不過在南明日薄西山時,木氏也秉持小族不鬧事的想法投降了清朝。
對于他們投降清朝,朱高煦倒是不覺得有什么,畢竟以納西族的情況來說,如果真的頑強抗清,那很有可能會慘遭滅族。
就他們身為云南三大土司而有明二百余年不搞事的處事方法來說,木氏的家教不用多說。
這樣的小族,剛好可以成為大明日后控制青藏的代理人。
“木氏我聽過他們的事情,據說他們不似其它土官抗拒漢化,反倒是主動接納儒學,族人知詩書、好守禮義。”
朱高煦開口說起木氏的情況,也變相在為朱棣介紹。
朱棣聞言便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故而將目光投向了沐春身上。
沐春見狀也頷首道“木氏確實乖順,土知府木初對朝廷調令從不抗拒,深明大義。”
“那是好事,不過他們不善在叢林打仗,還是別去了。”朱棣撫了撫須,同時對旁邊的王彥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