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麗江土知府木初錦緞五十匹,綢緞一百匹,錢五百貫,以此嘉獎其忠心。”
“是”
王彥應下,朱棣也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南洋地區。
“這次下西洋,只在南洋周轉一圈”
他詢問朱高煦,朱高煦也指著海上插著的那一面面紅色小旗說道“如此一圈,便有兩萬余里,且海軍還要參與平滅安南之戰,艦隊還需要再舊港、呂宋設置宣慰司與南洋、南海二衛,這一來一去恐怕要整整一年。”
“一年”朱棣盤算了一下,差不多就是他打完兀良哈回來的時候。
“南邊的事情你看著安排便是,俺關心的是這次下南洋能帶回多少東西,又該帶去多少東西。”
朱棣說罷,朱高煦稍微思考后便開口道“瓷器、茶葉、生絲、紅糖、布匹、綢緞都是國朝貿易物品。”
“至于南洋諸國的特產,主要以蘇木、胡椒、檀香等香料,以及珍珠、珊瑚為主。”
“與他們貿易,金銀等物難說,但香料卻能獲取不少。”
“此外,早年色目商人下西洋貿易帶去了大量銅錢,也可趁此機會將銅錢收購回來。”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在舊港設立海關,在呂宋設立宣慰司的同時冊封當地華僑為官,訓練兵馬去探尋北邊的金銀礦。”
“此次下西洋貿易所獲應該不低于二百萬貫,但長期來看,呂宋的金銀礦如果能找到并開采,每年輸入朝廷將不少于五十萬貫。”
朱高煦說罷,朱棣也滿意了起來。
呂宋、日本、西南
這三處的官營礦課與市舶司如果都能步入正軌,那大明每年躺著什么都不干,也能從這些地方收獲四百余萬貫的利潤。
這筆錢只要長期且穩定,那加上茶課與鹽課,足夠支付文臣俸祿之余,再解決營造北京的問題。
下西洋的所獲,也足夠解決黃河、運河、吳淞二江的疏通問題。
如此一來,剩下的軍屯籽糧、田賦等五千余萬石糧食即便劃出一半支付軍餉,卻還有一半可供自己使用。
“老二果然還是像俺的”
朱棣洋洋得意,渾然忘了他上次罵朱高煦一點也不像自己,反倒是像個摳磚縫的。
“廣西的事情進行如何了”
朱棣高興之余詢問了廣西的情況,一旁的王彥也回應道“回陛下,傅都督已經在欽州訓練了三萬兵馬,遼東的火器也調撥南下,如今已到了福州,想來年末應該能抵達欽州。”
“嗯”朱棣頷首,隨后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看向沐春“沐春,俺記得你也善用火器對吧”
“回陛下,臣善用火器,但遼東的火器還未見過。”沐春作揖回答,他也很好奇被吹噓得天下無敵的遼東火器是個什么模樣。
“老二,你看”
朱棣看向朱高煦,興許是覺得他搞錢有一手,就連態度都軟了不少。
“明日由兒臣帶諸位前往大教場參觀火器訓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