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替父教子
“咕咕咕咕”
夜色下,在不知名鳥類的呱呱聲中,繁華南京內城之中的一處宅院里也正在為剛剛得到的消息而高興。
“看樣子東宮也并非無所不能。”
“畢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個人,不過這小西洋的貿易與南洋貿易沖突,他又該如何平衡這一點”
“樹敵太多,適當讓利也不出奇。”
“話雖如此,卻感覺不是他的性格”
水榭內,換上道袍的幾名官員正在把酒言歡,討論著剛剛從戶部得到的消息。
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間及當下永樂年間的禮部尚書李至剛。
他一身道袍,頭戴網巾與四方平定巾,身上穿著綢緞所制作的青色道袍。
此刻他一手握著酒杯,一手撫須,臉上笑容難掩,看樣子這個從戶部獲得的消息讓他高興非常。
近些日子來,他承受著過往向他“獻金”鄉紳富戶的追問,所問之事無非就是朝廷對南洋的態度。
這種追問在朝廷宣布鄭和將在明年下西洋后達到巔峰,而自己與被追問的大部分官員只能被迫抱團,向戶部的郁新與其它官員打探消息。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的設立就是在他們聽到民間傳聞后立馬在宮內打探到的消息,雖然還不確定情況如何,但李至剛還是發動了不少官員去詢問戶部的官員們。
今日郁新出發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關注,在郁新返回后不久,他就從戶部部分官員口中得知了郁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貿易文冊的事情。
貿易文冊這四個字放在兩年前他們還不明所以,可當下經過鄭和下東洋的事件過后,他們已經明白所謂的貿易文冊就是朝廷對某一地區的商品定價表。
朝廷開始對基本確定為民營貿易區的小西洋制定貿易文冊,這也代表他們一直被追問的事情終于有了結果。
小西洋民營貿易區一旦設立,那許多走私商幫就可以洗白成為沿海商幫。
這種洗白對于李至剛等接受了政治獻金的官員來說并不困難,他們唯一確定的就是這個小西洋貿易區,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貿易文冊內利潤是否能讓沿海的鄉紳富戶滿意。
“戶部那邊的消息還得繼續打探,此事過后,還是得把重心放到科舉一事上才行。”
“去年我江東子弟不少受到牽連,其中干才繁多。”
“借著科舉,剛好可以讓其子弟中舉來將他們從云南軍戶的身份解救出來,并且還能占據不少官位。”
相比較解縉的自視甚高,身為禮部尚書的李至剛反倒十分圓滑,對內處處不得罪,語氣也是商量著來。
他這樣的語氣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但他禮部尚書的官職卻讓人不敢輕視。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盡管吏部才是實權最重的衙門,但在明初的禮部也并不落后,畢竟自胡惟庸案發后,兵部直屬于皇帝,僅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于皇帝之手。
地方都司衛所雖說聽命于兵部,卻隸屬于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
如此一來,六部之中的禮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李至剛能坐穩這個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眾的。
站在他個人角度,下西洋這件事是擴大禮部影響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幫卻一直不支持,這讓他左右為難。
現在朝廷讓了一步,給了沿海商幫洗白的機會,這倒是讓他舒坦了不少。
正因如此,他才有時間將精力放在了科舉上。
“江西與浙江不出意外還是科舉學子最多者,我江東六府雖然富裕非凡,可論起學子數量卻是不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