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我等必須好好關注才行。”
李至剛說罷舉杯“勞煩各位了”
“尚書言重了。”眾人紛紛舉杯回應,口中謙虛。
他們所討論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達官顯貴討論的問題。
自宋以來,不管是后續的元,還是如今的大明都嚴苛海禁,為的就是阻止民間走私貿易,試圖官營壟斷。
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時間,可隨著吏治腐敗而逐漸下滑,元代更是因為約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頻繁,不僅大量手工技術流出,許多銅錢也隨著貿易流出。
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時候才發現,此時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廢待興。
銅錢外流的情況因為走私商人而屢禁不止,鄭和下東洋能帶回那么多銅錢就能說明原因。
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銅錢外流代表什么,或者說即便他們明白也會本著“我不買賣,別人也會買賣”的想法繼續下去。
為了阻止銅錢外流,防備沿海倭寇,朱元璋才決定禁海,畢竟是禁商船而不禁漁船。
不過這就給了地方鉆空子的機會,各種數百料的漁船層出不窮的出現,直到朱元璋壽命走到盡頭也沒徹底解決。
只是這個問題現在被解決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朝廷是在拉攏想要洗白的走私海商,同時打擊拒絕配合的走私海商。
實際上也不用打擊,只要下西洋的船只貿易數額足夠大,足夠喂飽大明的市場,那走私商人就沒有活路能繼續走下去。
下東洋貿易同樣是這樣,下東洋艦隊的一次貿易,加上兩處對日貿易市舶司的設立,直接將各類以往的對日商品價格壓低,并且一次性滿足了日本貴族、守護們的胃口。
走私商人還想走這條貿易路線也可以,但利潤絕對沒有以前高,且風險還加大了。
畢竟鄭和下西洋這一路可不是沒有發現走私商船,只是一旦發現就是炮擊結束。
這些消息不能放到明面上說,但私底下卻傳得沸沸揚揚,誰也不想為了那有限的利潤去堵上自己的性命,畢竟能做海商的,家中早就積攢了不少財富。
想要不和官船碰到,只能開辟新航線,但這個成本沒人愿意出,所以沿海走私商幫才會對小西洋貿易區如此重視。
不是小西洋貿易區有多好,而是他們只有這條路可以選。
這樣的消息開始傳播,但此時的朱高煦卻沒有將注意投向這件事上。
翌日,當朱高煦洗漱參加完早朝返回,僅在春和殿處理了一個時辰奏疏的他就接到了朱高燧求見的消息。
“讓他進來吧,賜座。”
朱高煦放下朱筆,靠在椅子上示意班值太監去召朱高燧來。
不多時,朱高燧便趾高氣昂的走進了春和殿。
十九歲的他還是一如既往的跋扈,走進春和殿后只是對朱高煦作揖行了一禮,隨后便坐在了椅子上。
見此情景,朱高煦略皺眉頭“我讓你坐了”
“嗯”朱高燧不明白朱高煦吃什么火藥了,只能撇嘴起身“二哥,我能坐下了吧。”
“坐”朱高煦回應,他也順勢坐下。
待他入座后,朱高煦才詢問他“趙王府既然快弄好了,為何要延遲就藩”
“長沙貧瘠,而且還得時不時應對西邊的蠻子,哪有京城繁華。”
朱高燧還是老一套的說辭,朱高煦聽后卻詢問他“聽說你王府護衛近來招募繁多,似乎已經超過了朝廷規定的數量了。”
藩王在京護衛數量都有嚴格的把控,朱高燧的護衛超額也不算小事了,不過朱棣寵溺他,倒也沒管。
朱高煦見朱棣沒管,也就懶得管這個弟弟,但現在看來,這小子不僅跋扈還有些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