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這種不存在于書本上的題目,就是為了篩選對這些東西有興趣和敏感度的天賦學子。
不過就亦失哈的話來看,這次的期末考似乎不太好。
“丙等成績最多,有一萬三千多人,乙等三百一十六人,甲等只有四十七人,剩下的是剛過及格線的丁等。”
亦失哈說出結果,這讓朱高煦目光有片刻失落。
這次出卷,書本內容占考卷四成,也就是說只有考出乙等成績的,才能勉強算是對理科有興趣的學子,甲等才是真正的天賦選手,因為他們需要根據過往的題目總結推算出答案。
“把甲等和乙等學子接到京城,另外在雨花臺東南邊買一塊占地二百畝的地,設太學,入學者為太學士,有功者為博士。”
“太學”聽到朱高煦要設太學,亦失哈愣了愣,因為太學就是國子監的俗稱,不過照自家殿下來看,這所太學的入學標準恐怕十分困難。
“對,太學。”朱高煦走進了春和殿內,并繼續說道“入太學者按照正六品待遇撥給俸祿,攻克課題則有獎勵。”
“正六品”亦失哈倒吸一口涼氣,畢竟正六品年俸一百二十石,放在關外等同一百三四十畝地的產出了。
什么叫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叫書中自有黃金屋。
但凡家中走出一個太學士,那立馬就能養活二十個脫產者,比戰場拼殺和科舉來說容易太多了。
“明年開始,只有甲等成績的學子才能入太學士。”
朱高煦又給出了新的想法和政策,亦失哈聞言只覺得去年那一批的乙等學子運氣好。
從殿下口中,他不難聽出乙等學子不達標,因此他也很好奇,既然不達標,那自家殿下為什么要選入他們。
“對了,太學給我準備一處休息的地方。”
朱高煦一開口,亦失哈便愕然道“您這是準備等太學建好后住進去”
“嗯,到時候王妃也臨盆養好身體了,我剛好可以去那邊一邊授課,一邊處理政務。”
朱高煦沒有遮掩,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他準備親自培養這三百多人,然后留下甲等的太學士,把乙等太學士放回地方做未來中學的教學教習。
如果說現在的關外關外還處于一半古代內容,一半后世內容的程度,那日后的中學就是以朱高煦所記得的后世文理科知識為主了。
中學的三年只要他們能學好,那大明的科學基礎也就能夯實了。
相較于后世的初高中生來說,興許他們所學的內容是落后的,可放在這個時代就是領先了數百年的知識。
不過在此之前,朱高煦得把教材解決才行。
好在他一直抽空編撰教材,因此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的教材都編撰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幾個月時間里,剛好就是他補全這些知識的時候。
想到這里,朱高煦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開始將那些堆積的奏疏一一批復。
雖說是新年,可他與朱棣并沒有時間去乾清宮共食家宴,二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面對那一本本奏疏而頭疼。
如此枯燥乏味的日子持續了大半個月,朱高煦前往了江東碼頭歡送沐春、瞿能、顧成、王瑄、鄭和等人離去。
不同于第一次下東洋,這次下西洋圍觀的百姓很多,其中不少是各地商幫的探子。
“黔國公一路順風。”
“勞煩殿下了”
甲板上,朱高煦掃視了那一眼看不到邊的圍觀人群,隨后便與沐春他們告別。
下了甲板的時候,剛好碰上了迎面走來了楊展、王瑄、崔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