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相顧一笑,只是一個擁抱便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嗚嗚”
伴隨著號角聲響起,朱高煦親眼看著楊展他們登上寶船,瞧著寶船船隊駛離江東碼頭。
待他們走遠,朱高煦才返回了馬車,而馬車外已經有兩名等候許久的官員了。
“上車說。”
朱高煦看了一眼壓抑著的郁新與許久沒有露面的胡綸,示意他們上車的同時,自己也走上了馬車坐下。
等二人上車,負責護衛的隊伍開始護送朱高煦返回東宮,朱高煦也看向了剛剛入座的二人“說吧,什么情況。”
見朱高煦直奔主題,郁新也沒有遮掩,直接作揖回答道“西洋市舶司正月初一開辦,如今已經有三十九家商幫登記造冊。”
西洋市舶司,這便是給予走私商人正規身份的機構,凡是在西洋市舶司登記造冊的商幫,都可以憑借朝廷發給的文書在龍江及金州、定遼等處船廠營造三千料的馬船。
三千料馬船載有洪武鐵炮六門,成本價是一千二百貫,但出售給商幫們的價格是五千貫。
也就是說,僅憑造船這一行當,大明就能獲得三千八百貫的利潤。
所有在西洋貿易船只都得用朝廷的三千料馬船,等同說想要加入西洋市舶貿易,起碼要有不低于五千貫的資產才行。
當然,有了這種船,一般的海盜不是對手且不提,單說貨運量也極大。
三千料馬船可載貨二千石,如果運回二千石的香料,那即便香料價格跌到二十文一斤,那一趟也能收獲六千貫,除去成本外,能凈賺四千多貫。
如此只需要兩年時間,就能把馬船成本給賺回來,并且還能結余三千多貫。
對于走私商幫來說,這樣的成本他們完全可以接受,畢竟只要洗白了身份,那下南洋就可以在呂宋、舊港補給淡水和物資,而且可以直接從舊港購買朝廷商品前往西洋,在舊港當地販賣給朝廷。
正因如此,西洋市舶司才會在短短十六天的時間里接到三十九家商幫注冊。
“各地船廠接了多少訂單”
朱高煦詢問郁新,郁新也不假思索道“八十二艘,朝廷獲利三十一萬余貫。”
“看樣子他們是資產雄厚啊。”聽到這個數額,朱高煦只能說這群沿海商幫還真是趁著元末明初這段混亂時間賺了個盆滿缽滿。
就這八十二艘三千料馬船,如果組合在一起,那也絕對是橫行大洋的存在。
洪武鐵炮雖然在大明已經被淘汰,但對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算是先進的產物,尤其是在西洋的諸國和海盜面前。
不提日后新增的商幫,單說眼下這數量,就足夠推平好望角以東,馬六甲以西的所有海盜。
不過對于朱高煦來說,商幫的武裝商船越多,對于日后大明進一步拿下南洋就越有利。
反正朝廷掌握加農炮技術和寶船技術,只要技術不流傳出去,那大明始終能壓制沿海商幫,不必擔心。
如果可以,朱高煦甚至希望沿海商幫能一舉注冊數百家,營造上千艘馬船。
這么一來,即便不下西洋,朝廷也能賺的盆滿缽滿了。
當然,朝廷能讓商幫愿意交那么高的造船費用是建立在下西洋龐大艦隊能控制南洋航道的前提下,所以就算想要坐等收錢,也得維持艦隊威懾力才行。
而且為了讓商幫在西洋貿易中有利可圖,朝廷無疑要做出一定的商品利益讓步。
不過這么一來,雖然沒辦法像歷史上一樣做大額的一錘子買賣,但卻能做小額的商稅、造船等間接稅的長久買賣,說不上虧本。
“其它各省商幫有動靜嗎”
朱高煦將目光投向胡綸,他消失幾個月的時間里,就是去調查這件事,以及忙另一件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