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還在觀望,但少部分已經出發來南京了,西廠推算有三十家左右,不過他們的底子不足,興許會合并來購置馬船。”
胡綸給出了西廠調查所得的情報,郁新也早就見怪不怪的模樣,畢竟他已經成為了東宮的核心官員之一,接觸到西廠并不奇怪。
“這么說,還有一二百家商幫沒有行動。”朱高煦頷首推斷,郁新聞言也開口道
“沿海商幫聽上雖多,但許多只是個富戶弄幾艘幾百料沙船的小商幫罷了。”
“之所以還在觀望,應該是負擔不起五千貫的造船價格。”
“臣估計他們要么合并為大商幫,要么就販賣沙船,專心務農。”
“嗯”朱高煦頷首,隨后看向胡綸“你覺得若是合并,最后能有多少大商幫”
“臣估計應該不少于一百家。”胡綸給出自己的推斷,朱高煦聽后覺得也不少了。
如果不是擔心商幫一家獨大,他甚至都想扶持類似廣州十三行一樣的十個商幫。
“安南的事情辦的如何。”
詢問完了西洋市舶司的問題,朱高煦便開始向胡綸詢問他這段時間去辦的另一件事。
“不少弟兄已經進入安南,能找到的陳氏子孫大多被他們檢舉,胡氏對陳氏子孫毫不留情,寧抓錯不放過。”
胡綸匯報了西廠在安南的行動,并訴說了現在安南的局勢和情況“胡季犛的新政觸犯了大多數陳朝遺臣和貴族、富戶的利益,因此新政遭到陳朝遺老以及儒者的一致抵制。”
“不僅如此,這些人還私底下招募兵馬,試圖推翻胡季犛的統治。”
“不過胡季犛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調動兵馬平定叛亂,殺害了不少陳朝遺臣,故此才會有裴伯耆他們來到京城請援一事。”
胡綸說罷,郁新也開口道“殿下,如果是這樣,那這群陳朝遺臣興許在日后也會反對朝廷。”
“嗯”朱高煦點頭認可,畢竟黎利一開始就是投降大明的陳朝富戶,后來眼見大明吞并安南,大明新政觸犯當地貴族、富戶的利益后,他便立馬開始扯旗造反。”
如黎利這樣的人不止一個,因此朱高煦才準備在拿下安南后搞大株連。
“我已經吩咐了沐春和傅讓他們,他們知道怎么做。”
“陳朝遺臣的事情不用太擔心,只需要保持一定的監視就足夠。”
“此戰過后,大部分胡、陳遺臣都會被一掃而空。”
朱高煦目光灼灼,郁新與胡綸見狀也想到了早前朱高煦對安南的快慢政策之見。
“安南氣候不適合北人,郁尚書回去后與夏尚書商量,調集兩廣和江南的官員,募集江淮胥吏,等待治理安南。”
“我算了算,起碼需要六百官員,三千胥吏。”
“這些胥吏的俸祿按照每年二十石撥給,如果招募不到還能拔高,只要不超過山東及遼東胥吏便可。”
“是。”郁新應下,不過同時他也提醒起了朱高煦
“殿下平定安南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壯舉,不過對安南的政策上還是需要注意,避免廟堂那群人攻劾。”
郁新擔心土兵屠戮安南會讓朱高煦身為太子的風評下降,不過對此朱高煦卻笑道
“下旨平定安南的是我父親,是永樂皇帝,關我東宮何事”
“額”聽朱高煦這么說,郁新與胡綸面面相覷,一時間居然不知道怎么反駁他。
雖然話是這么說,可就是不知道朱棣知道后會怎么想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