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況,需要持續到第一批甲等四十七人學子完全吃透相關的知識,然后再由他們言傳身教的帶給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等以后的甲等學子。
這樣的情況需要維持三年,三年后朱高煦就能解放開來,因為屆時他所掌握的數理化知識都將留在太學,由他們代代傳承下去。
畢業的甲等學子將會轉攻課題,每一項課題被攻破,都代表大明生產力的進一步增長。
朱高煦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否見到可作用于火車、農業上的蒸汽機,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他還真想見見。
很快,馬車停在了一處由兵卒拱衛的獨立小院前。
朱高煦走下馬車,在亦失哈的陪同下走進這處小院。
小院占地半畝,對于朱高煦個人來說已經很大了。
“教材都刊印好了嗎”
朱高煦滿意的走了一圈,隨后在中堂坐下,詢問亦失哈準備工作。
“殿下放心,都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您想,現在就可以開始講課。”
“不過”亦失哈擔憂的看著朱高煦“您這么熬下去,奴婢擔心您的身體。”
“老頭子教不了,只能我來教了。”朱高煦無奈聳肩,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邊處理奏疏,一邊教學,因此他對亦失哈開口道
“今日起,東宮的奏疏酌情分出三成轉給武英殿,若是老頭子問起來,就說我正在帶著學子們研究威力更大更好的火器。”
朱高煦不可能說自己在研究蒸汽機,畢竟這玩意他心里沒底。
因此想想了后,他倒不如說自己在研制火器,反正燧發槍還在遼東的軍械局研究著,等鄭和找到質量好的燧石帶回,到時候燧發槍也可以提早裝備部隊了。
想到這里,朱高煦看向了院門,只見兩名兵卒抱著厚厚一堆奏疏走了進來。
見此情況,朱高煦只能長嘆一口氣,隨后安排道“太學每日上課時間為辰時到午時711點,未時到酉時1317點。”
“另外讓人在這院子的書房多準備蠟燭,雖說老頭子能為我分擔不少,但每日卯時和酉時以后我還得處理奏疏。”
“是”亦失哈看著擔子沉重的朱高煦,盡管應下,眼里卻滿是擔心。
坐了片刻,朱高煦便去了書房處理那一份份發來的奏疏。
這其中戶部和六軍都督府、吏部是最好處理的,比較難處理的是工部的奏疏。
除此之外,朱高煦還得對遼東、山東的奏疏進行單獨處理,忙忙碌碌直到亥時才入眠。
次日天還沒亮他就起身洗漱,將書房那不知何時又堆積起來的奏疏處理了一部分,然后才趕著前往了教學樓。
深吸一口氣,當他推開教室大門的時候,里面坐著的四十七個學子便齊刷刷起身,目光激動的看著他。
朱高煦入南京不過兩年半,對于這批五年前就讀書的學子們來說,他們對于朱高煦并不陌生,畢竟他經常前往吉林的官學。
“殿下”
學子們正準備唱禮,卻被朱高煦伸手制止“稱呼教習就可以了。”
“是,教習”
“教習”
他們回應著朱高煦,朱高煦也拿出了一本書名為物理的書籍。
“打開物理書籍,今天從什么是物理學開始講解”
朱高煦拿出了炭筆在課堂木板上開始書寫,下面的學子也紛紛開始記錄筆記。
上課前便有人與他們說過他們的任務是什么,他們不僅要承擔學習,還要負責傳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