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學里,他們的衣食住行都不用擔心,書本筆墨更不用多說。
他們全神貫注,書寫的速度甚至能跟上朱高煦講課的速度。
為了不耽誤時間,他們在朱高煦講完并書寫記錄后才開始提問,并根據朱高煦的解答,在筆記問題的旁邊注釋。
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得到曾經渤海殿下,如今太子的親手教學。
畢竟是從兩萬余人之中殺出的四十七人,懷著對朱高煦的尊敬,以及對新知識的渴望,這一日的課程進度達到了朱高煦都沒能想到的進度。
從一開始的什么是物理學,再到物理學與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關系,兩個篇章十頁的內容被朱高煦講解過半。
物理學的出現,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在今日之前,如果旁人問他們什么是物理,那他們只能面面相覷,回答不出什么東西。
可今日之后,旁人再詢問他們什么是物理學,那他們將物理是什么大致說個清楚,甚至能從物理學說到科學、說到華夏四千多年以來的科學發展,以及各種技術進步。
當然,他們還沒有學完第二篇章的所有技術進步內容,但書本在他們手中,他們已經能根據從課堂學到的東西,自己往后翻閱看出大概。
朱高煦所置辦的官學、太學教材都是以文字配合插畫而刊印的教材。
這種教材學習起來十分方便,并且白話的內容也方便學子自學。
當一天的課程結束,朱高煦看著那群沒有離開教室,而是自己翻著書自習的學子們,他不由咋舌“果然學霸就是學霸,哪怕是古代學霸也比我這種學普要強得多。”
“中學三年的教材,恐怕不到一年就能被他們吃透了。”
“不過這樣也好,省了我不少時間和精力,就是總感覺有種挫敗感”
摸著光溜溜的下巴,朱高煦拿著教材就走出了教學樓。
許多乙等成績畢業的學子早早在外等候,他們的開學時間比甲等學子要晚,甲等學子除了正月和二月外,幾乎全年無休。
乙等學子不同,他們開學時間比甲等學子晚三個月,直到八月中旬才會開學。
他們不敢打擾朱高煦,只是隔著遠遠地仰望他,直到朱高煦坐上馬車離開,他們才會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
時間很快過去,翌日朱高煦繼續教學,不過這次他要教的不是昨日的物理,而是地理與生物。
朱高煦所掌握的地理知識足夠撐起一本教材,但他所掌握的生物知識不足夠,因此他將兩門學科放到了一起。
相較于物理,地理與生物的內容如故事書一般。
從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再到地球如何誕生生命,這一天的內容對于學子們來說,沖擊力比物理更直觀。
古人很早就在渾天儀圖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于內,天大而地小。”,但當朱高煦將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與太陽、月亮的關系相繼說出后,學子們的世界觀還是受到了沖擊。
尤其是當朱高煦說出人是從單細胞逐漸演變而來時,這更是讓認為女媧造人的學子們感受到了世界觀的崩塌。
好在他們對朱高煦無條件的信任,對于他所講述的知識也會在記載過后提問。
這些問題,朱高煦都會很好的解答,而且比起那些傳說,這些解答無疑更具代表性。
為了讓學子們相信,朱高煦甚至拿出了他命人制作的簡易顯微鏡。
盡管達不到近代與后世那種百萬分之一毫米的觀察,但粗制的簡易顯微鏡還是讓學子們看到了肉眼所看不到的事物。
朱高煦不清楚這臺顯微鏡能觀測到的事物大小有多少倍,但想來應該不低于明末清初列文虎克的那臺簡易顯微鏡。
不得不說,顯微鏡的出現將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了學子們的視野中,他們第一次直觀看到了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
趁著這個時機,朱高煦也對他們講解了“微生物”與“醫學”的關系,不過在學子詢問日后是否會學到微生物的時候,朱高煦只能啞然一笑
“會學到,但篇章不會很多,因為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太少了,我也沒有時間去研究,因此只有靠你們畢業之后的觀察與記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