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維持六千兵馬在當地,每年起碼要運十五萬石米和十萬石豆子才能保證他們運轉,而且軍餉才是大頭。”
“如果要把十二石米作為軍餉運進去,起碼需要起運四十石米,六千人就是二十四萬石米,另外還需要兩三萬匹番馬來運糧食,得消耗十四五萬石豆子。”
李英把在烏斯藏和朵甘駐兵可能承受的壓力告訴給了朱高煦,聽過之后,朱高煦稍微計算,也就是說維持六千駐藏兵力需要近四十萬石米,二十四五萬石豆料。
就這還是按照衛所兵待遇給出的俸祿,如果按照渤海的待遇給出,那代價還會更高。
想到這里,朱高煦也開口說道“朝廷給他們的俸祿是十二石米,如果更換成六石米和十五貫錢,并且保證他們四十歲以后調入內地任職,你覺得他們會不會接受”
“如果是十五貫錢,那他們肯定能接受。”李英不假思索的回答,畢竟十五貫錢放在烏斯藏,那是能買七八畝地的存在。
要是一個番兵在烏斯藏駐兵二十年,那他能購置一百多畝地,養十幾個奴隸,成為一個小土司。
“如果全部給銅錢,給二十貫呢”朱高煦繼續詢問,可這次李英卻搖頭道
“烏斯藏資源匱乏,米是一定要給一些的,朝廷發六石米作為口糧只能養活番兵自己,剩下的六石米才能支撐他們養活女人和孩子。”
“嗯。”朱高煦頷首,隨后想了想后才開口道“這樣吧,凡是入伍進入烏斯藏和松潘駐兵的,朝廷可以在龍安府和成都府為他們發放十畝入伍田,將他們的家人接到當地生活,孩子可以免費就讀官學。”
“獨身的進入烏斯藏駐兵并結婚的話,朝廷也同樣為他們購置十畝入伍田,孩子一樣享受免費就讀官學的待遇。”
“軍餉的發放,就按照十五貫錢和十石口糧發放,你看這樣如何”
朱高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李英聽后卻愕然呆愣,不是朱高煦給的待遇不夠好,而是給的待遇太好了。
據他所知,龍安府的耕地稍微便宜些,卻也需要三貫才能買一畝,而成都府的耕地則是需要五貫錢。
也就是說只要番兵入伍進入烏斯藏當兵,自己能學習文化不說,還能得到價值三十到五十貫的十畝耕地,孩子能免費讀書,并且自己也能獲得每年十五貫錢和十石口糧。
就待遇而言,這消息只要放出去,烏斯藏和朵甘的大批番人都會走出吐蕃,踴躍報名。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待遇,那臣想不到他們有什么能拒絕的理由。”
李英不得不佩服朱高煦的大方,朱高煦聞言也輕笑“他們的待遇很好,你的也不錯。”
“今日拔擢你為烏斯藏都指揮使,什么時候你的三千番兵訓練好了,什么時候你就能出鎮烏斯藏了。”
“臣謝殿下隆恩”聽到自己一口氣連跳四級,盡管任職的地方貧苦,可李英還是難免激動。
他跪下五拜三叩,朱高煦見狀也讓亦失哈上前將他攙扶起來,交代道
“朝廷給出的待遇不低,你與他們要好好訓練,為朝廷守好烏斯藏。”
見朱高煦交代,李英也不敢怠慢,雙手合攏作揖
“臣領教”
明太宗實錄“七月辛未,太子嫡長子誕生,上冊封為皇太孫,甚喜曰“此乃大明朝福也”。”
明太宗實錄“七月丁酉擢西寧衛指揮僉事李英為烏斯藏都指揮使,專營吐蕃要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