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太子監國
“嗚嗚嗚”
永樂三年三月初一,伴隨著龍舟啟航的號角聲響起。
江東門碼頭上,一艘艘三千料的馬船漸漸駛離港口,而那些馬船上的乘客大多是兵卒和六部、六軍都督府及都察院的官員。
碼頭邊上,朱高煦帶著六部、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六軍都督府等數百名官員歡送龍舟北上。
朱棣帶著徐皇后前往了北京的行在,按照路線來說,他們會順著運河一路北上,期間還會經過山東的兗州、東昌和濟南三府。
故此,出發前朱棣就說過自己會在經過三府時看看山東的新政如何,但朱高煦非但沒有感到不舒服,反而很歡迎。
他沒有時間走出南京,故此他也不知道山東的新政到底如何,會不會出現孫鋮欺上瞞下的事情。
如果朱棣能在這次北上中看出點什么問題,這對于新政的實施反而是好事。
“北平、山西、陜西、河南等地奏疏就直接送往陛下龍舟處置,不用送往南京了。”
“其余的奏疏也不用送往武英殿,直接送往春和殿便是。”
“臣領教”
朱棣前腳剛走,朱高煦便不假思索的對身后的群臣吩咐了起來。
他可不會干出把自己累死的事情,老頭就算去了北邊打仗,那政務也是不能落下的。
面對他的教令,六部與六府等官員紛紛作揖,不敢反駁。
朱棣在時,他們還能反駁一下朱高煦,畢竟有朱棣作為和事佬,
朱棣現在走了,他們的日子就難受了,只覺得環境都壓抑了許多。
“擺駕回宮。”
瞧著群臣的模樣,朱高煦在心底十分得意,隨即走回了碼頭的金輅,準備直接返回東宮。
從江東門返回南京外城的一路上都鋪設著寬十丈的水泥路,畢竟江東門是長江水道最為繁忙的碼頭,修建這么一條道路倒是有利于商貿發展。
除了江東門的水泥路是延伸出去外,其余的內城與外城城門也都修建了水泥路,區別就是它們截止外城城門,不向外延伸。
這么做的原因,單純只是因為江南水泥產量不足。
江南水泥場經過三年不斷擴建,如今有十七處場,年產一萬七千噸,看似產量已經不錯,但需要用水泥的地方著實太多。
吳淞江的疏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結束,江北之地的黃河河道,以及用來梳理黃河,束水沖沙的許多束水閘、水壩更是還沒全部修建完畢。
除了這些,見到好處的江南官員也各自哭窮,原本可以用三合土修建的塘堰陂渠與堤岸,他們紛紛上疏認為三合土耗費糧食,不如混凝土節省成本。
明明江南之地的水利建設在洪武年間就已經大量完善,可上奏上來需要修葺和修建的水利設施卻足足有兩萬余項。
“真是沒臉沒皮。”
瞧著手上奏疏的數額,剛剛回到春和殿的朱高煦都被氣笑了。
“這些奏疏中需要加急修建的,臣特意圈紅,殿下只需要處理這些就足夠。”
站在朱高煦面前,工部尚書黃福特意解釋了一句,朱高煦也滿意頷首。
他在奏疏上圈紅,同時看向了黃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