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長安后,即便沒有了河套,北宋巔峰時期的永興軍路、秦鳳路則是達到了七百余萬。
明代陜西面積比北宋大,但氣溫略降,可即便如此,按照晚明文人所說的各地真實人口是黃冊所記載三倍來算,明代陜西也養活了不低于七百萬人。
在天啟年間的旱情爆發前,陜西就已經有了民不聊生的情況發生,糧價只有臨近河南與四川的地方還算低,其余地方糧價都比關東要高出太多。
大明在陜西及甘肅有二百三十余萬口,但這個數據是洪武二十六年所記載的,距離如今已經有十一年了。
十一年時間,誰也不知道陜西和甘肅有多少人口。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陜西和甘肅的人口民族比例是極不合理的。
就朱高煦與朱棣治理大明以來的三年時間里,陜西和甘肅先后爆發了二十六次韃官和色目官員的叛亂。
這還是能呈奏到他們面前的次數,在五軍都督府那里恐怕更多。
色目與蒙古人在西北占據半數都算保守了,真實情況恐怕要更多。
遷徙西北色目、蒙古百姓入關東,甚至江南,然后遷徙漢人前往當地,這才能慢慢解決當地的問題。
“此外,遷徙色目、蒙古等百姓前往山西、湖廣、山東等地。”
朱高煦補充結束后,便不等群臣開口,直接示意鴻臚寺卿退朝。
“退朝”
“殿下千歲”
群臣似乎早就習慣了朱高煦專斷獨行的朝會方式,也沒有人會來說他的不是,因為說他的人,已經被朱高煦利用陳瑛、紀綱二人給處理了。
洪武年間四大案的老味道,似乎又在南京空氣中飄散了起來。
乘坐金輅,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朝臣們則是成群的聚在一起。
他們有的走出宮去衙門辦事,也有的去文華殿班值,總之就是不想在奉天殿廣場上站著。
廟堂的氣氛讓他們渾身不自在,甚至不由得懷念起了朱棣執掌朝會的時期。
此時此刻,希望朱棣早些結束北征,返回江南的官員是越來越多。
不提他們的想法,返回春和殿的朱高煦便投入了處理政務之中。
一百六十余本奏疏批閱起來耗費精力,各地發生的戰事、賑災、蠲免等事情都需要他過目。
“貴州的苗瑤叛亂是愈發頻繁了,看樣子是搶上癮了,不知道天朝火器之威了。”
朱批了一本貴州瑤苗叛亂的奏疏后,朱高煦便調侃一句,并對亦失哈開口道
“讓顧成率兵奔赴貴州鎮壓叛亂,另在渤海、遼東訓練十個火炮營。”
“殿下,十個是否太多了”亦失哈詢問朱高煦,畢竟一營三千人,十營就是三萬人。
如今關外雖有二百余萬百姓,但男丁也不過就九十幾萬,一下子募走三萬人,確實有些太多了。
“不多,十個剛好足夠。”朱高煦搖搖頭,并讓亦失哈調撥錢糧給關外。
“戶部那邊,今年秋稅征收匯總后,再調山東、北平二地八百萬石稅糧給遼東。”
“若是郁新說太多,那就告訴他朝廷明年要遷徙人口充實漠東,這些錢糧之中大部分都是為漠東準備的。”
“其次,兀良哈驅逐后,將兀良哈禿城更名,并設為大寧都司治所,再置三個府,三個衛。”
“衛所軍戶充實后,其余發配當地的就地開荒為民。”
“衛所和府的名字,如果陛下有興趣,便讓他來取名,沒興趣就由我來弄。”
說罷,朱高煦將此事翻篇,繼續開始處理奏疏。
在亦失哈的圍觀下,那一百六十余份奏疏并沒有為難朱高煦太久,從辰時7點到下午的酉時17點,所有奏疏被處理干凈,這讓亦失哈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