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都察院的言官不是好相與的,有的時候過分了,就連郭琰這種不干涉朝政的人都會勸朱高煦杖責一兩個人來殺雞儆猴,不過朱高煦卻不以為意。
杖責這群人只會讓他們名聲壯大,倒不如將他們駁倒來得殺人誅心。
例如前幾日就有言官諫言東宮每日聽樂曲,朱高煦看了奏疏就立馬讓胡綸去查那人,然后在奏疏上說出那人養了多少奴婢,霍霍了多少婢女,又養了多少舞女。
這一連串的情報把那言官說的汗流浹背,末了朱高煦才道“孤未以圣賢要求爾等,爾等又何須要求孤”
不得不說這套辦法很管用,最少這幾日來沒有哪個言官會閑著沒事來諫言說他聽曲子是荒廢國事了。
要說風雅,誰能玩得過這群士大夫。
“好了,你先說說你來找我是為什么吧。”
朱高煦不想談什么為君之道,畢竟在他看來只要把事情做好,力所能及的地方盡量蠲免賦稅,幫百姓修橋鋪路,讓百姓日子過好就是最好的答案。
“臣這次來,是想與殿下商量官員俸祿折錢一事。”
郁新的任期是秋稅過后,加上交接工作什么的,估計得等明年元宵過后才能放下一切離開南京。
正因如此,針對眼下的錢銀涌入,他早就與朱高煦商量過將官員俸祿按照米錢折半,也就是米和錢各發一半。
這么一來,運米的損耗可以降低,官員們也不用花費心思去把祿米換成錢。
“這是臣寫的奏疏,請您過目”
郁新從袖中拿出了奏疏,朱高煦見狀也接過打開。
洪武舊制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為止。
永樂新制正一品月俸祿米四十石,錢二十四貫,從一品
朱高煦看完內容,其中最低的從九品從洪武舊制的月俸五石,更變為月俸三石,錢一貫。
“天下米價各不同,你挑選的是哪個地方的米價折色”
朱高煦看完詢問,郁新也回答道“臣挑選的是陜西,一貫錢可以買二石米,放在天下算比較高的了,江南如今米價是一貫買米三石。”
“這樣折錢,對北方官員不太好。”朱高煦搖搖頭
“同樣一貫錢,江南官員能買三石米,陜西只能買二石米,長此以往,陜西官員必然想要逃離陜西。”
“這樣吧,就按照江南米價折錢,但是你再專設一項俸祿,專門對云南、廣西、陜西、山西、遼東、四川、大寧、渤海等偏遠、邊患地區官員做出補貼。”
“補貼過后,這些地方官員俸祿必須要比內地的官員俸祿要高。”
朱高煦說罷,郁新也詢問道“要高出多少”
“高出兩成吧。”朱高煦說了個數額,郁新聽后稍微算了算便開口道
“若是如此,明歲文武官員俸祿恐怕會多支三百萬石。”
“錢不是省出來的,就按照這么做吧。”朱高煦吩咐著,可郁新卻道“這樣官員的俸祿未免太高了。”
作為官員之中的一員,郁新居然親口說出官員俸祿太高,這放到后世簡直不可思議,畢竟明代官員俸祿低是出了名了。
不過如今是明初,明朝官員俸祿可以說不要太高。
要知道即便是從九品的官員,月俸也是五石米,即便以江南米價為主,折下來起碼有一貫六百余文。
相比較之下,南京城一個普通的力夫工價也不過每日二十文,干滿一個月才六百文。
力夫還得自己解決飲食,但官員卻可以吃衙門飯菜,并且每年還有一些節日可以得到賜錢,領取免費的煤炭等等。
這些都算上,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月俸,起碼是普通百姓的四倍以上,郁新覺得官員俸祿高倒也不奇怪了。
“一朝漲一次,也不算高。”
朱高煦與郁新解釋,郁新這便了解了朱高煦的意思,合著這次漲俸就代表永樂年間再也不漲俸祿了。
“既然如此,那臣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