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他們十分擔心自己偷下南洋的事情會被論處。
很快,整座城池就忙碌了起來,許多信鴿被放飛,還有的則是駕駛船只出海,準備去通知海上的弟兄。
“鐺鐺”作響的鐘聲讓整個巨港變得慌亂,海岸上的數十座投石機準備就緒,同時上千名身披鐵甲的男丁與數千名手持兵器的男丁也緊張的躲在街巷中準備備敵。
譚勝受的話一經開口,巨港城區內的漢人兵卒面面相覷,激動之余又帶著些狐疑。
興許是看到了他臉上的老實,原本還在叫罵的頭領們紛紛閉上了嘴,就連先前輕蔑的陳祖義也收斂了笑容,略皺眉頭。
“放他娘的屁”
“他們說朝廷下了旨意,國主要么接受招撫,要么就地剿滅”
同為南洋海商,作為守護巨港的“新三佛齊國王”,梁道明早早就得知了朝廷的艦隊正在南下的消息。
“這”兩名臣子聞言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么來勸阻。
原本梁道明等人也覺得是夸大,可隨著鄭和他們逐漸南下,接觸的國家越來越多,接觸的外國商人也越來越多,漸漸地他們覺得下西洋艦隊即便沒有那群商賈吹噓的數萬,也不會少于萬余兵馬。
這掌事的性格他清楚,因此對于明軍艦隊的規模,他現在也有些吃不準了。
下西洋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就被傳的熱火朝天,尤其是在大明平滅安南胡氏父子后,南洋諸國更是在本國商賈的消息流通中得知了下西洋艦隊的規模。
在他們的注視下,三艘船只上放下了三艘小沙船,并向著巨港的港口泛舟而來。
“王邱,你是不是夸大了”
“國主”
如果朝廷的戰船愿意,那完全可以進入港內停泊,現在派出三艘沙船,顯然是有別的意圖。
掌事沒有添油加醋,而是實事求是的交代了明軍艦隊的規模。
就在同一天的正午,高懸大明旌旗的一艘寶船、兩艘馬船南下,并抵達了巨港港口近海。
他們之所以對朝廷船隊的到來如此警惕,主要原因在于自從海軍都督府設立,大明海軍為了杜絕倭寇,幾乎將大明近海攔截,這樣的做法使得巨港內漢人的許多親人無法南下,他們也不敢北歸。
他的話說的真實切急切,那份急切都被眾人看在了眼里,讓眾人心里止不住的犯嘀咕。
“我帶一百兄弟去,你們兩個留下。”
梁道明說完就行動,起身示意身邊的兵卒跟著自己走出城區,出現在了譚勝受等人的視野中。
譚勝受見狀也沒有趾高氣揚的站在原地等待,而是笑著走上前去,用家鄉話與梁道明交流道“你我皆出身南海縣,也算是同鄉,正因如此我才主動請纓來見你。”
“譚大人言重了。”梁道明也沒想到,他曾經一個南海縣的小商販能做到今天這種程度,更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和朝廷的官員平起平坐的交談。
“坐下談。”
兩個明軍兵卒端來了凳子放好,譚勝受便主動開口道請梁道明入座,同時說道
“朝廷這次下西洋,想來你已經聽說了。”
“草民聽說了。”雖然已經是國王,但梁道明心里還是對朝廷心懷敬畏。
“這樣就好。”譚勝受松了一口氣,同時雙手將那份東宮的教令遞了出去。
“這是東宮太子監國殿下的教令,殿下已經赦免了所有南下南洋的百姓,準許他們回鄉,同時也準許他們帶家人來南洋居住。”
“不過日后要下南洋,只能乘坐朝廷的官船,另外殿下的意思是準備招撫你,將巨港設為朝廷的舊港宣慰司,日后朝廷南洋海軍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