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攻略貴州土司,西南的火器衛起碼要再增加到八個,達到二十個。”
“因為地形崎嶇,土民眾多,所以少量的人口遷入不但不能漢化當地,反而會被當地的土民給土民化。”
戶部尚書郭資聞言起身,緩慢作揖道“殿下所言皆有道理,但如果要在當地進行全面的改土歸流,那恐怕會引起所有土司的叛亂。”
郭資畢竟是戶部尚書,他單從財政和經濟的角度來分析情況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這種回答頗有一種把問題交給后人的感覺。
以六軍都督府的情況來說,在維持現有的衛所制度下,頂多再維持五十六個火器衛就已經是極限。
“這個距離我算過,如果從武昌出發,那北線多出四百里,南線多出七百里。”
“足夠”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點頭。
雖說這樣,四川都司的軍屯籽糧收入會消失,但同時戶部也需要定額向六軍都督府撥款。
眼下維持六十一個火器衛,近三十五萬職業軍隊就讓六軍都督府的軍屯籽糧難以支撐,每年都需要從戶部額外撥款。
“從地圖上看,貴州處于云貴高原北部,東接湖廣,北臨四川,西瀕云南,南靠廣西,可以說是兩湖地區通往西南地區重要通道。
“不行”朱棣聞言打斷了郭資,同時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
“俺觀歷朝歷代,無不是王朝強盛時軍力最強,越往后軍力越弱。”
好在現在四川都司執行新政,原本的十一個衛所將會裁撤,取而代之的是六個火器衛。
雖說這些年關外的軍械局主要以海軍艦炮和岸防炮為主,但南京城也興起了一所軍械局,產量也能達到每年五百門火炮。
“不過貴州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分布,決定了對貴州地區的控制和管理并非易事。”
“走這三條通道固然可以繞過貴州,但除了最后的海路,其它兩條路都會拉長路線和補給距離。”
此刻朱棣還在為自家徐妹子的事情而擔心,同時他也想做些事情來增加自己的功績。
現在朱高煦把明軍攻城的短板給補上了,西南的石堡對于明軍已經無法形成絕對的阻礙,那朱棣自然會將步子跨大,準備一舉解決貴州四大土司。
朱高煦根據西南情況做出建議,朱棣聞言也點了點頭,同時詢問“庫存的火炮數量有多少,能裝備八個衛嗎”
朱棣知道云南邊陲鬧得不可開交,各省土司也需要火器衛威懾,所以直接詢問朱高煦可以調動多少軍隊。
如果不是受限于攻城能力不足,興許朱棣在歷史上解決了田氏土司后,還會出兵把其它三個土司給解決。
“一味地讓貴州地區搞土司自治,雖說節省了治理當地的成本,可實際上卻增大了當地的治安隱患,阻礙了當地的經濟民生發展,所以必須要加強朝廷對當地的直接統一管理。
十二個衛就是六萬七千二百人,盡數是戰兵。
這六萬七千人如果參與到貴州的改土歸流中,那除非四大土司團結起來,不然還真對付不了他們。
“招撫土司還是以利誘為主。”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朱高煦也道“按照實力大小不同,分別授予正一品左、右柱國,到正五品驍騎尉的散階,可以世襲逐代削階。”
“例如四大土司如果愿意接受招撫,那朝廷可以授予他們左右柱國的武勛,起碼能承襲十四代子孫。”
朱高煦的說法看似為朝廷增加了負擔,但實際上是減輕了負擔。
按照正一品武勛俸祿年俸米四百八十石,錢二百八十八貫來算,哪怕世襲三百年也不到十五萬石,九萬貫。
可如果四大土司騎兵叛亂,就拿楊應龍之亂來舉例,那所耗費的錢糧可是足夠應付數十家大土司了。
“僅是如此,恐怕不足以讓他們接受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