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句話,八百大甸就成為了大明的直屬屬地,這也代表清邁王國滅亡。
不過朱棣倒沒有趕盡殺絕,反而給了披耶三紡更一個土知府的官職。
盡管大家都知道從此以后披耶三紡更再沒有了實權,但對于披耶三紡更來說,能留下自己一條性命,還能拿點俸祿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他不斷磕頭感激朱棣,可朱棣卻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陳祖義。
此刻的陳祖義沒有了南洋海盜王的高傲,低垂著頭,就好像一只待宰的家禽。
“叛陳祖義,斬首示眾”
對陳祖義,朱棣沒有留情,而是要用來威懾諸國。
陳祖義也知道自己的下場,支支吾吾說著什么,卻發不出半點言語,只因他的的舌頭已經被紀綱割掉,避免他在這樣的日子鬧出什么笑話。
他如死狗被按下,旁邊早早等候的劊子手手起刀落。
霎時間,斗大頭顱飛起落下,鮮血噴了披耶三紡更一身,把他嚇得癱軟在了地上。
這樣血腥的一幕不僅讓他癱軟在地,就連諸國使臣都紛紛側目,更有甚者差點吐出來。
好在陳祖義的尸體很快被人帶走,場地也被人清掃干凈。
不多時,朱棣返回了椅子上坐下,諸國使臣也紛紛難受的坐下。
在接下來的大閱兵中,明軍展示了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車營御敵等項目,其中最令人動容的,還是明軍的火炮攻城。
火炮攻城的目標是處理在麒麟門前修建起來的數道城墻,分別由混凝土構建,厚七尺,高兩丈,長三丈。
在不到三百步的距離下,這數道城墻被沉重的十門岸防炮和二十五門艦炮連續炮擊六輪后變成了一堆廢墟。
那幾道城墻,諸國使臣來時都見到過,更有甚者還上去觸摸過。
現在他們眼睜睜看著這些城墻被擊穿,心情不言而喻。
明軍用火炮告訴了諸國使臣,未來的道路是怎樣的道路,以及明軍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滅亡一國的原因。
“陛下,這樣堂而皇之的將火炮展示出來會不會不太好”
殿閣大學士解縉作揖行禮,不過朱棣卻捋了捋胡子淡然道“自古以來,俺從未聽說有什么東西能私藏一輩子的。”
“朝廷為諸國建造海船,海船上就有洪武鐵炮,雖然威力不如本朝火炮,但也是一條路子。”
朱棣并不認為火炮技術大明能藏一輩子,畢竟蒙古人早早就已經開始用火器去攻打諸國了,況且自家老二也說過,西邊的國家也在研究火炮,只是不如大明進步神速罷了。
“東西藏著只會落伍,只有百花齊放才能進步。”
相比較朱棣的話,朱高煦就更為寬松了。
他很清楚明朝火器為什么在中后期落后于世界,說到底就是對手實力不行。
歐洲戰場戰爭頻繁,各國更為先進的火器出現后,其它國家就會爭先效仿,算是變相促進了火器進步。
反觀大明,打北邊蒙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幾十斤上百斤的虎蹲炮,打南邊則是普通的鐵炮就足夠,正因如此火器一直沒有進步。
反倒是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相繼入侵讓大明看到了西方的火炮,立馬進行仿制。
前者的弗朗機還好說,雖然已經到了中晚期,但明朝依舊還有財政進行火器迭代。
然而到了末期的紅夷大炮,即便明朝有技術進行仿制,卻也困于財政不足而無法大批量裝備軍隊。
正如松錦之戰一樣,明軍雖然有數百門火炮,然而大多都是小炮。
清軍火炮雖然少,但都是大炮。
正因如此,在兩軍火炮對轟時,明軍居然無法保持火力優勢,反倒被清軍打死不少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