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和兀良哈不一樣,兀良哈本來就實力不強,即便如此也在漠東和朱高煦、朱棣兩父子打了十幾年擂臺。
這次大明要對付的,主要是盤踞在呼倫貝爾草原的阿魯臺部,并在擊退他們后留兵駐守在哈剌溫山脈西段,一點點向著斡難河上游進發。
如此情況,只是整個江南的一個縮影
結果因為個人的愚蠢,這批教材被人拓印賣出,現在傳播到了整個江南。
朱高煦消了消火,并開始關心北邊的北征事宜。
“我說這些日子不見他們動靜,合著他們早就知道這案子與自己無關,全等著看我笑話呢”
“是”聽到朱高煦的話,亦失哈心底嘆了一口氣。
“山東調運五十萬石前往遼東,遼東從民間買五十萬石北上鶴城衛。”
“漠東三衛已經開辟屯田七萬余畝,產出在七斗左右,當地有軍戶百姓近三萬,渤海和遼東也給當地陸續運了六十萬石糧,運抵四十八萬石。”
從朱高煦對王平和詔諭刑部的懲處來看,朱高煦沒把王平夷三族,已經是看在王平渤海吉林人的份上了。
亦失哈解釋著北邊的情況,朱高煦聽后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不是朱高煦,王平現在還是吉林船廠的一個普通軍戶子弟,一輩子只能待在吉林屯田。
“把王平梟首,子孫五代不得科舉錄用”
“殿下,要不要借題發揮,反正江西和江東不少學子都買了教材。”
山東平度州東城官學教習王平,渤海吉林人,只為了五十貫錢,就將教材傳播了出去,而且是全套教材。
正因如此,也能從此看出朱高煦有多難堪。
春和殿內,當朱高煦盛怒開口,亦失哈連忙作揖應下。
要知道這批教材,朱高煦光書寫就花費了兩年時間,花費的人力物力更是難以評估。
這興許是朱高煦提及“夷三族”最多的一天,饒是如此,他所殺之人也不過王平一人,其余牽連的人都被他流放到了大寧都司的漠東三衛。
“再給刑部發教令,讓他們增添一條律法,但凡私下售賣官學教材,一律夷三族”
以明初規模最大的兩次北征來看,分別是洪武北伐捕魚兒海之戰期間的十三萬,以及朱棣首次御駕親征阿魯臺,本雅失里期間,約十二萬。
在遠離供給中心的境外,大明的最大規模出兵就十三萬。
當然,如果再狠一點的話,也許能湊到十五萬,但沒有那個必要,因為蒙古人對陣明軍確實沒有勝算。
就朱棣親征阿魯臺來說,十二萬大軍加上三十幾萬民夫湊出的五十萬人,實際上運送到前線,只有朱棣身邊的兩三萬人。
即便如此,朱棣也憑著兩三萬人,將阿魯臺和本雅失里的五六萬人給正面擊垮。
這還是歷史上的明軍,而眼下的明軍擁有火炮和火繩槍,戰力比歷史更甚不說,北征距離也直接縮短。
從鶴城衛到斡難河上游,只需要五萬軍隊和十五萬民夫就足夠。
趁著本雅失里沒有東進,先把阿魯臺打得半身不遂,然后休息兩年再收拾瓦剌,把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給打殘。
這么一來,起碼能給大明爭取到十幾年的太平日子。
朱棣五次北征,后三次斬獲不多的原因就是因為前兩次北征分別把韃靼和瓦剌本部給打疼了,這兩部見到朱棣就奪命狂奔,尤其是阿魯臺連糧車和牧群都給丟了,導致部眾被凍死餓死者無算。
在朱高煦看來,只要北征兩次,保證漠東太平就足夠。
只要給大寧的漠東三衛十年時間,漠東三衛絕對能作為日后的明軍西征糧倉,源源不斷的給明軍輸送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