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漠東三衛做基礎,再加上日后掌控哈密,明軍完全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韃靼、瓦剌兩部。
只要每年保持幾千人的野戰騎兵對兩部進行搗巢,用不了幾年兩部就得撐不下去西遷。
想到可以解決蒙古的問題,朱高煦原本因為王平之事而生氣的心情都不由冷靜了下來。
“對了,河套怎么樣了。”
深呼吸舒緩了情緒,朱高煦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詢問起了河套的事情。
“河套情況不錯”提到河套,亦失哈都精神了幾分。
“林粟在抵達河套后,分別從陜西、陜西等地遷徙胡漢三萬余口百姓在當地放牧、屯墾,興修水利。”
“從永樂三年到如今,河套之地耕地頻增,眼下已經有近五十萬畝耕地,算上當地的軍戶,也有三萬七千余戶,近十八萬口人了。”
“再這么下去,河套應該就能恢復為州、府了。”
亦失哈的高興是有道理的,大明這四年來對河套的投入也算不計成本,光糧食就先后調撥四百萬石,火藥二百噸,水泥六百噸,煤炭四千噸,幾乎把每年山西的結余都調給了河套的六個衛所。
正因如此,河套才會恢復的如此之快,而且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工業”。
“我讓林粟弄的九原鐵礦,他經營如何了”
朱高煦笑著開口詢問,亦失哈聽后立馬高興道“奴婢要說的正是這里。”
“自鐵礦開挖四年以來,每年產出熟鐵近百萬斤,成本不過每斤五文,售出卻足有三十文。”
“僅此一項收入,九原衛就能收獲兩萬多貫歲入,雖然還不能自給自足,但隨著時間推移,相信那一天也快到來了。”
“除此之外,九原衛治下的察罕腦兒衛鄂爾多斯也已經找到了您所說的煤礦,部分煤礦開采困難,可開采容易得煤礦也很多。”
“按照殿下您交代的,當地千戶所軍戶專以開采煤炭為生計,數千人每年可開采三萬余噸煤炭。”
“眼下,山西布政使司和陜西布政使司就因為此事爭吵了起來。”
“山西布政使司認為當地隸屬山西行都司,故此自然歸屬山西。”
“陜西布政使司則是認為,當地自古就隸屬陜西,故此自然歸屬陜西。”
亦失哈好像說笑話般的說出山西、陜西二省官員的爭吵,朱高煦聽后也輕笑
“早年這里還是不毛之地的時候,他們誰都不接手,如今這里有了鐵礦和煤礦,他們反倒爭奪了起來。”
朱高煦摸了摸八字胡“不管他們,當地歸屬誰,我心里自有定奪。”
“眼下還不是在對當地設府的好時候,起碼得等到第一次北征結束。”
“不過這地方的鐵礦和煤炭消息一旦走漏,那北邊的韃靼和瓦剌恐怕會想著占據這塊地方。”
人類發動戰爭就是為了爭奪資源,眼下曾經不毛之地的河套能夠產出鐵礦和煤炭這兩種大明必需品,那自然也會被其它人所覬覦。
韃靼和瓦剌如果能獲得現在的河套,那他們一年裝備幾萬套鐵甲不成問題。
這些埋藏在土地中的寶貝,如果沒有朱高煦的點醒,恐怕還需要幾百年才能重見天日。
類似這樣寶貝的地方,朱高煦還記得很多,例如南邊的呂宋
“呂宋的情況和河套相比如何了”
他詢問亦失哈,亦失哈也對這件事情做出回答“下西洋艦隊一個月前才將五百名工匠、七千名遷徙罪犯送抵呂宋城。”
“呂宋總督已經接到了您的令旨,指揮使蔣貴不日就會派出訓練了兩年的呂宋本土戰兵前往北邊修建道路,勘查金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