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會”朱高煦抬手打斷,同時詢問亦失哈道“你說那指揮使叫什么”
“蔣貴”亦失哈回答過后,以為朱高煦認識,所以還特意說道;“他是燕府出身的。”
“燕府出身”朱高煦臉上出現笑意,他還真的沒想到能撿到正統年間的名將。
“讓他好好干,只要呂宋的金銀礦能找到并開采,我記他的功,調他回北邊。”
“是”亦失哈不明白一個區區衛指揮使怎么會讓自家殿下這么高興,只當是朱高煦與蔣貴有舊。
簡單匯報了工作,亦失哈便命令班值太監傳膳。
朱高煦也因為發掘了蔣貴,加上河套、漠東步入正軌而高興了起來。
在他高興之余,比較他更高興的,則是重新回到了舊港宣慰司的鄭和。
“讓一讓讓一讓”
“前面的人讓開,不要擁擠在道路中間”
永樂七年的巨港碼頭相較于鄭和剛剛抵達的時候,顯得更為干凈、整潔且繁華。
施進卿帶人迎接了鄭和、陳瑄、崔均等人,而梁道明則是在北上大明接受朱棣冊封后選擇返回了老家,與他一樣選擇的還有鄭伯。
眼下,舊港宣慰司僅有兩個衛,以及隸屬宣慰司下面的十二個土邦。
這些土邦的酋長都跟隨鄭和前往了北平,并接受冊封成為了大明治下的土官。
“爾等諸衛的差發已經商量好了,你們也沒有什么意見,既然如此,那就定每年的九月繳納差發給宣慰司衙門,有問題嗎”
站在巨港碼頭上,鄭和與十二個羈縻土司面前與他們交談差發的問題。
大明對治下土司都會派遣差發,哪怕是三宣六慰也要定期繳納差發,而蘇門答臘島上的這十二個土邦自然也一樣。
鄭和根據他們的實力,讓他們分別繳納各種數量不等的香料為差發,這些差發折色下來差不多就是每個土邦五十貫到一百貫不等。
當然,對于他們來說,這差發所需要的香料并不算多,也影響不了他們的生活。
只有給舊港宣慰司繳納差發,他們才能獲得庇護,避免被北邊的亞齊和南邊的滿者伯夷吞并。
“我等謹記”
十二個土司紛紛點頭,鄭和見狀便對施進卿招呼“派兵護送他們返回駐地。”
“是”身穿衛指揮使官袍的施進卿畢恭畢敬行禮,沒了之前的桀驁,只有恭順。
這些日子他跟隨駐扎在巨港的南洋衛追剿過不少海盜,親眼看到了明軍火炮的厲害,自然沒了之前割據舊港的想法。
現在的他,滿腦子都是立功往上爬,最好是做到舊港宣慰使的職位。
在鄭和交代過后,他立馬帶兵護送十二個土司返回駐地,而不遠處的陳瑄見鄭和說完,當下也走過來開口道
“這巨港比我想象中的要繁榮多了,完全不輸于松江、揚州等地碼頭。”
陳瑄與鄭和說著,同時二人的目光也投向了碼頭上。
只見碼頭上擠滿了各種形態的船只,小至漁船,大至貨船,船員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飾,辛勤地忙碌著。
碼頭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商販們利用這個繁忙的場所,挑著各種貨物,喊著叫賣,引得人們紛紛駐足。
這里有披頭散發的南洋女人在賣唱,也有穿著五彩斑斕服飾的雜耍表演者在耍雜技,還有賣藝的猴子和老虎,讓人們拍手叫好頻頻。
除了人們的喧嘩聲和擁擠現場,還可看到許多特別之處,比如在船員和碼頭工人之間,安然處于“掌舵者”的位置的,是一批面容滄桑的馬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