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俺好好干,要是日后朝廷不需要額外從其它地方調糧,那你就大功一件”
“臣領諭”千戶官應下,朱棣也笑著捋了捋胡子,想到了自己的十七弟。
“對了,十七弟呢”
朱棣看了看四周,這次他特意調朱權擔任前鋒,就是為了彌補上次朱權專職后勤,怎么現在反而瞧不見人了。
“寧王殿下率五百護衛騎兵,跟著淇國公當先鋒穿越驛道了。”
王義解釋著,朱棣聽后倒也沒說什么,畢竟朱權的五百護衛騎兵是他自己的。
“這地方如果全部都開墾,能有多少耕地,你們算過沒有”
朱棣看著富饒的河谷地區,不由詢問王義等人,王義聞言則是回答道“這鎮虜衛一路沿著阮里河北上有不少河谷,我與寧王殿下商量過,日后如果軍戶多了,可以沿著阮里河一路向西北設置百戶所和千戶所,能開墾的耕地恐怕不少于百萬畝。”
“有這么多”朱棣倒是沒有深入過阮里河,不過在他知道阮里河的河谷平原可開墾耕地這么多后,他立馬就高興了起來。
阮里河能開墾的耕地越多,產出的糧食也就越多。
只要配備足夠的耕牛和挽馬,遷移足夠多的人,那當地的產出足夠北征所用。
“這河流還真是好東西啊”
朱棣搓了搓手,只覺得老二開發關外還真的開發對了。
如果渤海沒得到開發,那朝廷自然沒辦法開發漠東,更無法常駐阮里河。
這才十四年左右的時間,自家老二和他麾下這群人就把關外經營成了這樣,如果給他二三十年
朱棣突然有一種欣慰的感覺,欣慰自己有一個“類己”的好兒子,這是多少君王求之不得的事情。
“好了,給俺找個休息的地方吧。”
聽完了王義他們所說的情況,朱棣高興的準備找地方休息,王義聞言連忙帶路。
朱棣還沒北上,他和朱權就已經開始準備行宮了。
朱棣在鎮虜衛的行宮占地四畝,不算太大,也不算寒酸。
住進其中后不久,朱棣就傳出了鼾聲。
不出意外的話,他需要在這里等待朱權和丘福的探路,并在得到確切消息后才開始動身。
這幾日,算是他接下來幾個月里,為數不多能安穩休息的日子了。
倒是在他昏昏沉沉睡下的時候,南邊的鄭和也迎來了自己的出征。
“鐺鐺鐺”
清晨,當巨港城的晨鐘開始鐺鐺作響時,早早準備好的鄭和他們也在經過三個月的休整后決定啟航。
鄭和與陳瑄、崔均三人走出了舊港宣慰使司衙門,站在馬車前,崔均對二人作揖“我就不送你們了,反正天天在一起也膩歪了。”
“好”陳瑄爽朗笑道“你好好看著南洋,等我們回來,倒是要好好看看,這巨港的變化有多大。”
“哪還有變化的空間”崔均哭笑不得,而在他的哭笑不得背后,卻是煥然一新的舊港城。
由于蘇門答臘島上石灰石眾多,因此在鄭和上次返程前,這里就已經興建起了水泥工場。
這次鄭和南下帶來的工匠,更是讓水泥工場的技術更加精細,產量更高。
三個月的時間里,巨港的城墻被清理干凈了綠植,覆蓋上了混凝土。
舊港城內的道路都被擴寬,屋舍也重新建設得煥然一新,城池擴大了一倍不止,足以容納十余萬人在其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