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阿魯臺還在哈剌溫山脈西側的草原分別布置了十幾個千戶,看樣子他的兵力在五六萬左右,部眾不低于四十萬。”
“匯報消息的這些部落在遭遇我軍的塘騎前,大多都給所轄自己的千戶發去了信使,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火真說完,朱棣也立馬起身“全軍向清州里進軍,俺要打這個阿魯臺一個措手不及”
“末將領命”火真作揖應下,帳內王義、朱能等人也紛紛起身應下。
很快,獲知阿魯臺確切消息的朱棣留下兩千騎兵押送被俘的數千蒙古人和上萬牧群向孟章所部營盤而去,他自己則是率領兩萬余騎兵向著北邊的清州里殺去。
連炮彈帶炮車的火炮被涼皮挽馬拉拽,雖然速度快不起來,但也足以跟在騎兵背后趕路。
此時明軍距離阿魯臺不過二百里,因此當明軍開拔不過半日后,身處清州里的阿魯臺就得到了消息
在廣袤的草原上,湖泊閃耀著翠綠的光芒,十余萬蒙古人依水而居,過著樸素而自由的生活。
向北望去,一座宏偉壯觀的石頭城池屹立在湖泊北岸,城池附近還有一些石屋子,不大的石頭房子,堅固耐用,像是蒙古人們對安全的寄托和珍視,不過這些石屋子只有千戶以上的將領才能居住,普通的牧民是無法費心居住的。
并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建造,而是他們沒有資格。
正如城外的草原上那成群結隊的百萬牛羊一般,雖然它們的數量足夠居住在這里的蒙古人吃上幾個月,可它們卻不屬于普通的蒙古人。
即便在這美麗而寧靜的草原上,那令人厭惡的條條框框和階級卻依舊存在。
“駕駕”
“軍情萬急,都讓開”
當著急叫嚷的信使策馬而來時,許多牧民對于所謂的軍情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下意識的躲避。
這里是距離捕魚兒海北部四百余里外的闊灤海子呼倫湖北部,也是眼下韃靼本部賴以生存的地方。
相較于底層牧民的麻木,作為利益既得者的一些萬戶、千戶則是對所謂軍情十分上心。
他們根據信使來時的方向猜到了這次的來敵是誰,故此紛紛緊張起來。
“走去太師那”許多將領開始上馬前往此刻阿魯臺居住的地方。
在那簡陋的石城子內,依舊存在了各樣的房屋和街道。
當然,它們無法與南邊的城池相比,但依舊是蒙古人此刻最拿得出手的城池。
他們來到了石城子中心的一處由石墻圍起來的院子門前,千戶官們得以進入其中。
石墻內是可以帶走的帳篷,它的面積很大,足以容納上百人。
坐在其中主位的,是一個穿著肥大窄袖鑲邊蒙古袍的彪壯中年男人。
他的長相很符合漢人認知中的蒙古人的長相,盤圓臉,細長眼,留著蒙古人標志性的短須。
此時的他剛剛聽完東南方向信使的匯報,這才知道明軍居然越過了自己在南邊布置的防線,來到了距離自己不足二百里的地方。
“去把阿力臺、失捏干、也先孛羅他們都叫來”
見到帳內來人,阿魯臺吩咐眾人去傳那些能夠主事的人。
在他們的通傳下,阿速、哈喇嗔、舍奴郎等十個部落的頭人開始聚集起來。
阿魯臺的出身并不算好,他是元順帝麾下阿速衛出身的軍官。
由于阿速衛在鎮壓元末紅巾軍時不戰而逃引發潰敗,因此遭受許多蒙古人的鄙視。
可即便如此,當阿速衛仍然是元順帝能調動的少數軍事力量之一。
在元順帝北逃后,明軍持續對北元進行軍事打擊,加上北元又內訌不止,因此蒙古力量一再削弱。
這時候,指揮了阿速衛殘軍的阿魯臺就逐漸崛起,他麾下的原阿速衛士兵也因此形成了阿速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