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兒海之戰后,在明軍的持續進攻下,北元逐漸只剩了兩個能被明朝重視的大軍頭,一個是衛拉特的馬哈木太師,一個就是阿蘇特的阿魯臺太師。
這兩人各自都接受了明朝的封爵,然后吞并其他蒙古部落,而明朝就此稱馬哈木的勢力為“瓦剌”,稱阿魯臺的勢力為“韃靼”。
在阿魯臺的吞并和拉攏下,許多蒙古部落歸順于阿魯臺,就此永謝布蒙古人的雛形就形成了。
永謝布以阿速特和哈喇慎這兩個來自色目人雇傭軍的蒙古化后裔為主要核心,并聯合蒙古化的西夏人唐古特部,收編云需宮的養鷹人,拉攏一部分南下的布里亞特、巴爾虎和晃豁壇。
由此形成了以阿速特部為龍頭老大,共同以漢語“云需宮”為部族認同的永謝布蒙古人。
別看他們是湊湊合合出來的部落,但他們卻是一直支撐北元的重要支柱。
“明軍來犯,他們的數量不清楚,但我想應該不會太少。”
面對阿哈喇嗔、舍奴郎、孛來、當剌兒罕等十個部落的萬戶和千戶,阿魯臺講述著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他們距離我們不足二百里,來的也是時候,剛好挑我和月魯帖木兒鬼力赤鬧翻的時候。”
“我已經向闊連海子呼倫湖四周的幾個千戶發出了軍令,他們很快會帶著部眾聚集到這里。”
“這么一來,我們手上起碼有四萬兵馬。”
阿魯臺說著自己的布置,下面的貴族們也開口道“牧群和婦孺必須先轉移,要不然就是我們主動出擊”
“這次帶兵的明軍將領是誰”
“應該是朱能或者張玉、王義、孟章”
“張玉不是已經老邁被調回了嗎”
“什么時候的事情”
“幾年前”
“王義和孟章是誰”
“之前跟哈剌兀他們打仗比較厲害的幾個漢人將領。”
不得不說,韃靼部的信息十分滯后,他們甚至連張玉被調回都不知道,還以為防守北邊的是張玉和朱能。
至于王義、孟章,如果不是韃靼部和東邊的的兀良哈有往來,恐怕他們都不知道這兩人是誰。
“好了”
瞧著他們爭論不出結果,阿魯臺直接開口道“我已經派出了塘騎,明軍如果知道我們的駐牧地,應該也往我們這邊尋找來了。”
“當下首要的,是先把部眾和牧群轉移,以示敵弱來引誘明軍追擊,最后選擇一個地方設伏。”
阿魯臺也十幾年沒有和明軍交手了,雖然從兀良哈那邊獲得了不少情報,但他并不覺得這些情報有用。
兀良哈的戰斗力在他們看來,和強大一些的馬匪沒有區別。
“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李文忠這群人已經死了,明軍那邊的將領除了已經當上皇帝的朱棣和他的兒子朱高煦外,其它人沒有什么可以值得我們重視的。”
阿魯臺站了起來,貴族們聽聞過后也紛紛起身,不過還是有人提出疑問。
“朱棣上次領兵滅了兀良哈,這次會不會也是他領兵”
“有可能”阿魯臺承認了這種可能,但他依舊鎮定“即便是朱棣領兵來,我們也無需緊張。”
“南邊的明軍已經有十五年沒和我們交手了,這十五年間我們實力得到發展,他們如果還像之前一樣狂妄自大,那只能得到一場慘敗。”
“現在按照我的吩咐,準備引誘他們進入口袋,一舉吃下他們”
隨著阿魯臺定調,很快清州里的部眾開始向北邊的斡難河遷徙,而阿魯臺也開始召集就近的幾個千戶,并親率本部三萬騎兵補給了肉干、奶酪等食物,開始向著東南方向進軍。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對手是誰,只是在他看來,只要不是朱棣和朱高煦領兵,那這一場并沒有太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