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做大明的狗
“韃靼太師阿力臺,向大明皇帝陛下祈請稱臣,愿為大明臣屬,為大明戍邊漠北”
八月中旬,在鄭和艦隊剛剛駛出察地港的同時,身處漠北的朱棣也在臨出發前見到了阿力臺派出的使臣。
一個多月的時間,海喇兒千戶所的城基已經掘出。
在城基不遠處,則是駐扎著十余里綿長的營盤,營盤一旁則是被清理干凈的數千畝土地和數百條土壑。
在數千畝土地上,五萬余民夫正在驅使挽馬犁開那肥沃的黑土地,而朱棣站在一條用石碾子壓實的夯土路上,背對著一名萬戶打扮的蒙古人。
在蒙古人左右站著身披甲胄的明軍諸將,這讓他額頭冒著細汗,壓力山大。
朱棣手里拿著瓜籽,一邊嗑瓜子,一邊開口道
“俺派人去找了一個多月都沒找到阿力臺,你和俺說說,他現在跑到哪里去了”
他背對著詢問,而那韃靼萬戶也汗顏道“太師帶領許多部眾前往了忽蘭忽失溫。”
韃靼戰敗的消息已經開始向漠西傳去,一旦瓦剌諸部知道阿魯臺戰敗被俘,那他們肯定會對韃靼進行試探的攻擊。
“對了,俺再過幾日就走了,日后這草場你們繼續放,只要別越過俺在西邊立的石碑就行。”
他沒有說用什么馬來換,也就是說什么馬都可以。
和朱棣猜想的一樣,阿力臺對阿魯臺的統治很早就產生了不滿,因此當他突圍成功后,立馬就帶著飲馬河兩岸的部落向著忽蘭忽失溫遷徙而去,并自封自己為韃靼太師。
“可惜,如果不是他們已經南下了,俺真想讓阿魯臺帶句話給你,讓你帶回去給阿力臺。”
“怪不得,跑了這么遠。”朱棣頷首回頭,饒有興致道
“俺的意思和書信上一樣,這闊灤海子和捕魚兒海的草場他依然可以放牧,每年也能派遣五百人的使團前往南邊的開平衛朝貢。”
就光憑這一個互市資格,阿魯臺就能召集不少舊部和阿力臺分庭抗禮。
當下得到朱棣承諾,韃靼萬戶松了一口氣,不過卻看著眼前的耕地面露尷尬。
明軍如果不出手,韃靼都不一定能抵擋住瓦剌東侵。
朱棣是真的沒把韃靼放在眼里,畢竟現在韃靼被他重創,幾乎一大半部眾都被自己裹挾南下,根本就翻不起風浪。
“臣謝過陛下隆恩”
“好了,早點回去把這消息告訴常寧王吧。”
這是陽謀,也是阿力臺不得不接受的陽謀。
按照朱棣的恩典,韃靼每年能通過開平衛的互市貿易得到不少東西,這極大緩解了韃靼部的困境,甚至能讓韃靼部過得更好。
一旦無法抵擋住,他們就會得寸進尺,一點點吞并韃靼本部。
對于蒙古人來說,用挽馬、耕牛和羔羊換鐵鍋、茶葉、糧食無疑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陛下,您這是”
朱棣要扶持韃靼部,這不代表他要給錢給糧,反而他要用俘獲的韃靼甲胄來做一筆買賣。
如果他有一天覺得自己翅膀硬了,那朱棣立馬就能斷絕朝貢的互市貿易,同時放出阿魯臺這只瘋狗,將互市資格交給阿魯臺。
如果放在往常,他肯定不會同意在草原上矗立這種石碑,然而現在形勢比人強,他們不低頭都不行。
“既然這樣,這次俺俘獲的三萬多套甲胄就不帶走了,伱回去后讓阿力臺回到闊灤海子,然后用馬和牛來交換甲胄,三匹馬換一套甲胄,或者兩頭牛也行。”
同樣的,為了扶持韃靼而做出的鐵鍋、糧食貿易也要用來換更多的馬匹和耕牛。
韃靼萬戶硬著頭皮同意了石碑為界的屈辱條件,朱棣見狀也爽朗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