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住不慣帳篷,所以就干脆在這里筑一座城,以后也有個落腳休息的地方。”
朱棣對韃靼這一手段,無疑是給一棒子,給顆糖吃,偏偏韃靼還吃的挺開心。
沒有這三萬套甲胄和每年互市的鐵鍋、糧食、茶葉,韃靼部就無法快速恢復戰力。
朱棣頷首示意,那韃靼萬戶見狀也跪在地上叩首再三才起身在明軍監督下離開了此地。
“除了甲胄,你們若是要換糧食,俺也能給你們。”
在他抵達忽蘭忽失溫不久,后方遷徙而來的一些部落就帶來了朱棣的書信。
朱棣在海喇兒千戶所五十里外立了一塊飲馬河的石碑,算是確定了韃靼部的游牧范圍和明軍的放牧耕種范圍。
韃靼萬戶十分尷尬的詢問,朱棣卻笑道“都是自家人了,日后你們被瓦剌欺負了,俺好來幫你們找場子。”
這么一來,阿力臺的太師之位無疑會變得十分穩固,同樣他也必須依賴大明。
“這鐵鍋一口換馬一匹,一匹布一匹馬,三石糧食換牛一匹,一擔一百斤茶換牛一頭,一斤糖換一只羊。”
“你們每年前往開平朝貢時,俺準許你們換鐵鍋,茶葉、布匹和糧食。”
“放心,這里距離闊灤海子四五百里,俺在這里筑城也影響不到你們,你們安心放牧便是。”
“從此開始,他就是朝廷的常寧王了,另外他的弟弟阿魯臺也被俺冊封為和寧王。”
這塊石碑,韃靼萬戶在來的路上便已經見過了,卻不想是這個作用。
“阿魯臺不聽俺的教誨才會遭此劫難,眼下俺看阿力臺就不錯,懂得俺的教誨。”
在確定朱棣不會征討自己后,阿力臺才小心翼翼的派出了這名萬戶前來試探朱棣口風。
“是,謹遵陛下教誨”
韃靼萬戶高興的作揖,盡管他們被朱棣俘獲百萬牛羊,但手中牛羊數量依舊不少。
在他走后,丘福立馬湊上來“陛下,把甲胄給了他們,萬一他們再拉起軍隊和朝廷對抗怎么辦”
丘福顯然在杞人憂天,這問題都不用朱棣開口,一旁的朱能便解釋道
“甲胄有的是,但韃靼現在還能拉出多少健壯男丁來武裝”
“即便他們還有三十萬口人,所能拉出的十五歲以上男丁恐怕連五萬都沒有了吧”
“刨除老邁的男丁,他們能接下這三萬余套甲胄并武裝就不錯了。”
“想要恢復一代人,起碼還需要十幾年。”
“這么長的時間,足夠我們再收拾兩三次他。”
朱能眼下不過三十七歲,因此他并不擔心十幾年后的事情。
丘福不同,他已經六十四了,他不敢斷定自己還能活到下次北征,所以才急于表現自己。
他的急于表現放在這支平均將領年齡四十左右的北征隊伍中顯得十分突兀,因此朱棣拍了拍他肩膀
“丘福啊,你好好養身體,比什么都重要。”
朱棣隱晦告訴丘福下次北征還有他的機會,丘福見狀也只能無奈點頭。
見他點頭,朱棣也對眾人吩咐道“俺明日就先率上直兵馬南下,這里的事情就交給孟章和王義、朱能你們了。”
“所換到的耕牛挽馬,都送往大寧和渤海、遼東等地行太仆寺,馴化過后由布政使司調撥。”
“臣等領諭”聽到朱棣這么說,王義三人拱手作揖。
結束安排,朱棣看了看那被掘開草甸的肥沃土地“這地方好啊,就是北邊的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