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西南震怖
“淅瀝瀝”
當雨聲響起,陰沉的天空籠罩了原始的山區,致使道路變得泥濘同時,許多趕路的人也被淋成了落湯雞。
在這樣的天氣下,一支隊伍正緩慢在山區的崎嶇道路上行軍。
八山一水一分田,這是后世形容一些山區眾多省份的話,但放在貴州,仿佛卻成為了夸獎。
僅有不到半成面積是高山平原的貴州,注定了是一個交通不便的地方。
即便明軍從永樂元年開始修建官道,可貴州的官道依舊狹窄,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不到兩丈寬。
這樣的道路對于一家一戶甚至是一個村落都算是極為不錯的道路條件,可對于擁有上千騎兵和近三萬步兵、炮兵,并且還需要拉拽野戰炮的軍隊來說,無疑是噩夢
即便已經過了雨季,可貴州的天氣依舊不算好,哪怕是夏季炎熱的播州地區,在進入十月下旬后,氣溫也驟降式令人寒冷。
在這樣的凍雨環境下行軍,不管是對個人還是整支軍隊來說,都是極為惡劣的條件,可他們沒有辦法停下。
左右兵卒為他著甲更衣,并將炭火盆放到了桌下。
“小心點”
當甲胄聲傳出,沐春已經翻身下馬,帶著瞿能、瞿陶、瞿郁、沐晟三人著甲走在了營寨內。
放到這種下雨濕滑的天氣,每天能走四十里都謝天謝地了。
為了不耽擱戰事,他們只能冒雨趕路,好在此刻他們距離前方的桐梓馬驛已經不足十里。
待眾人換好衣服,沐春才用指揮桿指向了桐梓馬驛官道唯一連接的南方關隘說道
“楊昇率土兵兩萬攻破了我布置的永安馬驛,眼下已經率兵攻向了婁山關。”
當然,最讓沐春擔心的,主要還是貴州的地理問題,萬一前后驛道任意一個地方發生山體滑坡,那他這三萬大軍就遭難了。
“唏律律”
幾乎九成都是山區的貴州地區一旦遭遇降雨,那必然是伴隨著山體滑坡。
早在他屯兵綦江的時候,他就已經派兵前往綦江通往播州的各馬驛修建營寨。
“婁山關有從永安馬驛敗退的五百兵卒,還有當地的三千駐軍。”
沐晟開口,可沐春卻皺眉看向他“火藥有油紙包裹,只要包裝緊密就不會這么快受潮。”
“天下雨人打傘,那為什么火炮就不能打傘”
終于,所有兵卒提心吊膽的走出了山道,來到了一處不算寬闊的高原壩子。
到了那里,他們不用再擔心山體滑坡和凍雨的問題了,他們只需要咬牙堅持完這最后的十里就能好好休息休息。
所謂壩子即平原,由于四周都被山所圍困,故稱壩子。
所有的士兵都穿著胸甲,身上披著蓑衣,冒著雨低頭行軍。
“搭個帳篷,將火炮放置其中,我不信用不了火炮”
“如今已經入了冬,雨水很快就會慢慢變少,不要自亂陣腳,按照往日平叛一樣慢慢來。”
每當前方的士兵行進一步,后面便緊隨著更多的隊伍跟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挽馬的足音夾雜著武器和盔甲的沉悶撞擊聲,在這條延綿山脈的官道上回響著。
“這樣的雨天,我們的火炮和火繩槍用不了啊”
沐春的話贏得了眾人的認可,盡管桐梓馬驛距離婁山關不過三十余里,但在西南這種地形,三十余里代表的不是平坦的康莊大道,而是上下起伏的崎嶇山道。
在這處不算大的壩子里已經矗立起一個周長不低于三里的木寨,而這正是沐春提前的準備。
“幫著搭把手”
“至于下雨點不了火,活人還能讓尿憋死嗎”
沐春吩咐,眾人聞言也紛紛拱手作揖“是”
在這狹窄的官道上,挽馬們艱難地在泥濘的路面上跋涉著。
“雖說有三千五百人,但其中有兩千都是屯兵,搭把手還可以,上戰場卻不行。”
他們徑直走進了營寨中心的木屋,走入其中后將地圖平鋪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