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閣大學士的制度不錯,不過還需要設下規矩。”
朱高煦想起了內閣權力越來越大的原因,因此不忘提醒朱棣。
“什么規矩”朱棣喝了一口茶,心不在焉的詢問。
“不得以六部官職擔任殿閣大學士。”朱高煦沉聲開口,朱棣聞言也點了點頭。
“這殿閣大學士若是再加上六部尚書的官職,那權力便會變大,雖說無法制衡皇權,不過也會帶來不小麻煩。”
那麻煩可不算小
見朱棣這么說,朱高煦不免想起了明代中后期,內閣對皇帝陽奉陰違的那些事情。
對于朱高煦來說,殿閣大學士就老老實實的保持現在的位置就行,不要再進一步,也不要往后倒退。
“對了,西邊的事情,你有什么消息嗎”
朱棣突然想到了西邊的事情,顯然是在詢問帖木兒國的問題,對此朱高煦則是回憶了一下自己前世所記得的一些事情。
他如果沒有記錯,帖木兒死后,帖木兒帝國陷入了內亂,原本是兩個孫子輩的在爭斗,后來混入了一個兒子輩的沙哈魯。
期間發生什么,朱高煦不記得細節,但他記得最后是沙哈魯奪得王位,帖木兒帝國在他的管理下也算蒸蒸日上,國內經濟得到恢復,并且與大明經濟、文化往來十分頻繁。
相較于帖木兒,沙哈魯的上臺對于大明來說倒算是一件好事。
“眼下帖木兒國陷入內斗,帖木兒的兩個孫子正在爭奪王位,國內戰亂不休。”
朱高煦簡單和朱棣說了一下帖木兒的情況,朱棣聽后捋了捋大胡子“這樣的話,俺們支持誰比較好”
“不用支持誰,只需要安靜等待就足夠。”朱高煦說著,同時也想到了安南和南洋的事情,所以與朱棣匯報了一下。
“近來兩年,廣東與福建遷徙安南、舊港、呂宋的百姓不在少數。”
“光從去年的情況來看,遷徙安南的百姓數量多達五萬余人,基本編入了衛所,均分了屯田。”
“眼下,朝廷在安南已經有大小十五個衛,軍戶八萬余戶,三十余萬口。”
“除此之外,舊港和呂宋的口數也分別達到了前者五十八萬余口,后者七萬六千余口。”
“不過,舊港近五十八萬口中,有近八成都是當地的土民。”
朱高煦說罷,朱棣也略微詫異“南洋貧瘠之地,也能養活這么多人,這倒是俺沒想到的。”
“南洋之地主要是瘧疾與瘴氣多。”朱高煦解釋道“如果能從東州南美帶回可以減輕瘧疾癥狀的藥材,那南洋的肥沃土地便能得到開發。”
“不過南洋這種孤懸海外的地方,一旦朝廷遇到危難時,也很容易叛亂自立。”
“正因如此,對南洋的駐扎軍隊還得嚴格控制,必須從大明派遣兵馬前去駐扎,并且要將兵卒親眷都留在大明,以此來控制將領和兵卒。”
“知道了。”朱棣起身,顯然是對這些事不太感興趣。
瞧他這模樣,朱高煦不免想到了自家娘親,因此忐忑詢問道“我娘近來沒事吧”
“”聽到朱高煦的問題,朱棣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后才道
“比起俺剛回來時,又消瘦了幾分,如此下去,俺擔心你娘撐不了幾年了。”
說出這句話時,朱棣臉色有些暗淡,朱高煦也覺得心里一緊。
“我”朱高煦不知道該說什么,只能站起身來回禮
“我回春和殿去問問,看看安南醫院那邊有沒有什么進度。”
“去吧。”朱棣嘆了一口氣,朱高煦也回避般的離開了武英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