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楊昇愿意遷移出播州,交出播州,那給他播州半數耕地倒也不是問題。”
朱棣看著手中來自沐春的加急奏疏,很大方的開口答應。
相比較他,坐在他身旁的朱高煦就不是這么想了。
“耕地不能給他,他若是有半數耕地,又掌握耕地上的佃農,那即便遷徙他處,卻依舊有著東山再起的本錢。”
“兒臣的意思是,給楊昇、其次子楊綱、其嫡長孫楊炯三人,分別授予正三品的散階加武勛的官職,此外再將楊氏遷徙成都府,劃五千畝耕地給予其作為莊田。”
“如此一來,他們父子爺孫三人,便都能領正三品的兩份俸祿,即便世襲降階,也能保他們三人十代富貴。”
“至于莊田,成都府的五千畝莊田產出,可比播州上萬畝莊田產出。”
朱高煦給楊氏父子的并不算多,至少比起他們手中數十萬畝的播州田地來說不算多。
不過改土歸流本就如此,更別提他們作亂的前科。
在朱高煦看來,給他們五千畝莊田和三人世襲的從三品散階、武勛,這已經是極大的恩寵了。
如果楊昇還覺得不滿意,那朱高煦也不介意動用武力來鏟除播州全境土司。
更何況,在朱高煦看來,楊昇大概率會同意,畢竟楊氏能茍活到萬歷年間,主要還是因為軟弱。
但凡他們強硬點,早就像思州田氏和其余土司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老二,你這”
朱棣聽了朱高煦的處理方式后,不免覺得朱高煦有些激進了。
在他看來,楊昇能交出數十萬畝耕地,那留一半給他也沒什么,反正也是白撿的。
不過在朱高煦看來,所有的土地都是促進當地經濟的生產資料。
趕走了播州楊氏,再遷徙離開一部分當地百姓,然后留下部分百姓來均分這些碎片化的耕地,讓當地可以自給自足,這才是朱高煦想要的。
不管是什么民族,但凡能有一口吃的,最底層的百姓都不會想造反。
只要把耕地都收到朝廷手里再均分給土民,那立馬就能消除當地土民對朝廷的仇恨,人性就是那么現實。
“父親按照我說的來便是,這播州楊氏不值一提,真正需要在意的還是思州田家。”
朱高煦將目光放到了田家身上,畢竟比起改土歸流后只能設兩個府的播州楊氏,轄地能設八個府的田家才是改土歸流道路上的巨無霸。
“嗯,他們倒是想要拿下辰州,不過被顧成給擊退了。”
朱棣看向了另一份奏疏,朱高煦聞言也道“讓黔國公盡快收拾楊氏,然后與曹國公、顧成三方夾擊田氏,最快一年就能結束戰事。”
“等楊氏和田氏坍塌,宋、安兩氏應該能看清局勢。”
憑借領先世界的火繩槍和加農炮,西南土司的石堡已經沒有了什么威脅,能限制明軍的只剩下了交通。
對貴州全省改土歸流是第一步,一旦貴州改土歸流結束,接下來就是徹頭徹尾的大基建。
將貴州的土民遷徙四川進行開墾荒地,讓四川重新成為大明朝的西南糧倉。
如果再將貴州驛道給擴建,那朝廷就可以分別四川、交趾兩個大糧倉供給西南大軍,對云南和廣西進行改土歸流。
北方的飯因為環境問題,大明朝吃的再多也容易吐出來,可南方就不是這樣了。
“就按照你的意思朱批吧。”
朱棣見朱高煦似乎在思考什么,當下朱批了奏疏遞給王彥,同時開口說道
“解縉這幫蠻子從北邊往南趕了這么久都沒回來,沒他們幫忙處理奏疏,倒還真是有些麻煩。”
雖說殿閣大學士只負責整理和提出建議,但光是這兩點就能為皇帝本人減輕不少負擔。
習慣了殿閣大學士這個制度后,突然離開了他們,朱棣還真有些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