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觸及紅線,即便是新政的官員胥吏,宮廷也是照樣處理。”
“這樣的局面并不多見,即便是唐宋及兩漢時,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局面,而這樣的局面,是自秦以來不斷加重的中央集權。”
“不同的是,秦漢唐宋的集權往往是泛指皇帝及周圍的一群貴族、士大夫,而如今卻是以皇帝與東宮為中心的集權。”
“自太祖高皇帝立國以來,但凡想與宮廷討價還價的存在,無不在短暫的猖獗后而消亡,尤其是宰相制被廢除外,皇帝的權力更甚。”
“不過,這樣的政治制度,也更為倚重皇帝的個人能力。”
“若是皇帝是高皇帝,當今天子,以及未來東宮那樣的人,這自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可是,萬一日后出了極個別能力平庸的皇帝,那整個廟堂都會跟隨這個皇帝的能力而下降。”
“這樣的情況,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皇帝強,則大明壯,皇帝庸,則大明庸。”
徐碩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蹇義聽后微微頜首,沒有做出評價。
過了片刻后,蹇義才緩緩開口道
“你說的有一番見解,國朝與前朝歷代不同,前朝歷代皇帝但凡平庸,尚且能有宰輔扶持,即便王朝衰弱,也能在賢臣輔佐下挽回,可國朝卻倚重皇帝個人能力。”
“我年紀大了,左右不過就是侍奉三朝罷了,但你不同。”
“你才是弱冠,未來仕途之路還很漫長。”
“有的時候,要學會審時度勢,不要一味的認死理。”
蹇義在隱晦告訴徐碩,皇帝強則依附皇權,皇帝弱則是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為了站隊而做事。
“學生受教”
徐碩聞言自稱學生,蹇義聞言也停下了腳步,因為他們已經繞著縣衙走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書房的門前。
駐足片刻,蹇義走進了書房之中,徐碩也跟隨走了進去。
二人的對話不算深奧,完全是徐碩個人的見解加上蹇義的點撥,但即便如此,還是將如今大明廟堂的一角給揭開了。
朱元璋、朱棣與朱高煦,他們爺孫三人無疑是過去一千六百余年皇帝中,君主制集權的巔峰者之一。
碰見他們三人,算是明初士大夫和武官們倒了血霉了。
這一感觸,此時此刻的解縉、楊士奇等人無疑體會的十分深刻。
歷經四個月的風塵仆仆,他們總算在冬月十七趕回了南京,數百名北征文官,幾乎肉眼可見的瘦了一圈,好似一幫從草原逃難而來的難民。
“你們這速度太慢,俺已經回來這么久你們才回來,這么多政務都讓俺一個辦了,殿閣大學士是干什么的”
武英殿里,朱棣看著解縉一群人,臉上帶著幾分怒意,可心里卻笑得十分高興。
“臣等愧對陛下信賴”
面對朱棣的“生氣”,解縉等人只能無奈躬身作揖,即便沒錯也要承認自己犯了錯。
北征前他們好不容易養得皮膚白皙,身材勻稱或圓潤。
北征結束后,此刻的他們整個人膚色黢黑,臉頰凹陷,渾身無二兩肉,風大些似乎都能把他們吹著走。
即便被朱棣如此折磨,他們卻不能說什么,畢竟皇帝都親征吃苦了,他們一群臣子又能怎么說
“下次科舉,將馬術作為硬性的要求,俺不希望廟堂上是一群連君子六藝都掌握不好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