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用。”趙軌搖搖頭“只要是為了府里的事情,錢理應由府上出。”
“我只是羨慕你居然能和太學的學長拉上關系,長春城人口不多,至今還沒有一個考入太學的。”
“你我又何嘗不是”徐碩打趣趙軌,趙軌聞言也爽朗一笑。
確實,但凡能考上太學,誰又愿意去參加科舉。
盡管太學學子至今沒有任何一人擔任官職,但誰都知道進入太學的人才是真正的東宮門生。
入了太學,還擔心缺少官職嗎
“對了,官學的事情得想想辦法才行,語言是個大問題。”
徐碩提到了官學問題,趙軌也點頭道“剛才開會你看到沒,四縣教諭各個愁眉苦臉,估計都在頭痛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等會讓人去軍中找瞿郁都督,然后對教諭和教習們進行語言培訓。”
“你明天帶人去看看,找合適的地方籌劃建設官學。”
“好”趙軌點頭,隨后繼續與徐碩前往遵義城內的大街小巷轉悠。
在這里,語言是阻礙二人的大問題,離開了李柏,他們幾乎成為了聾子和啞巴。
一個語言問題,足夠他們頭疼許久,因此原本只限教諭和教習的語言學習,到了最后也演變成了全府官吏學習。
經過幾日的走訪調查,徐碩這才書寫了奏疏,將所有政策都寫了出來。
由于貴州三司的官員還沒有湊齊,因此他的奏疏依舊由四川布政使司送往京城。
待這份奏疏送到朱高煦案頭,朱高煦也幾乎皺著眉看完了一切。
“這個徐碩還是不錯,去遵義短短幾天就弄清楚了當地百姓的問題,還有治理遵義的難題。”
坐在春和殿里,朱高煦拿著奏疏與身旁的亦失哈討論,可亦失哈卻笑道“就是這人要的東西也太多了。”
“嗯”順著亦失哈的目光,朱高煦也看到了奏疏上徐碩希望朝廷支援的物資數量。
先不提那兩千頭牛,單十萬石米和四萬斤鹽、十五萬斤鐵,就足夠人頭痛了。
“耕牛暫且放下,先把糧食和鹽運給他們,另外再從四夷館調學習苗、仡、侗、瑤等語言的官員前往遵義幫助他們把土地給均分了。”
“要想讓貴州長治久安,首要就是讓當地的百姓,感受到他們的生活在發生變化。”
“楊昇他們舍不得對百姓下本錢,但朝廷不能舍不得。”
朱高煦用筆將耕牛圈紅寫下待定,將后面的物資則是圈起來寫下了批準。
亦失哈見狀拿起奏疏,順帶還提了一嘴“殿下,這徐碩是吉林府出身的進士。”
“喔”朱高煦來了興趣“是吉林城還是四周的”
“吉林城的,但是是從山東遷徙去吉林城的。”亦失哈補充一句,朱高煦聞言卻道
“無礙嘛,吉林城的百姓本來一開始就是由山東遷徙過去的。”
“這樣吧,兩千頭耕牛雖然沒有,但沐春不是在黔南繳獲了不少挽馬嗎”
“給沐春寫封信,調過去給遵義府,遵義府早點恢復生產,軍隊的后勤壓力也能小一點。”
“是”亦失哈笑著點頭,親手寫了一封信給黔南的沐春,朱高煦也不忘提醒道
“讓沐春先解決大雪山的啰啰,好讓漢王可以出發來南京。”
亦失哈聞言點頭,而后補充上了這一句。
做完這一切后,他便讓人將奏疏和手書發回貴州,朱高煦這邊也記住了一個叫做徐碩的吉林進士。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