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好奇詢問小廝,小廝連忙搖頭“做當然做”
“有了田還做不伺候田地了”李柏詫異,可小廝卻道
“你先說伱們點什么吃,我再告訴你。”
“有什么菜”李柏回頭看了眼掛在柜臺的一塊塊菜牌,瞪大了眼睛。
菜牌上有漢字和多種語言,但這不是讓李柏驚訝的東西,而是菜牌下的價格。
炙鵪子脯二十文、炒白菜十文
“一個炒白菜都十文”
李柏不敢置信的看向小廝,小廝咋舌道“我們這地方就是這樣,沒有鹽,想吃熱菜肯定貴。”
“鹽價多少了現在”李柏詢問,小廝則道“你先點菜吧。”
“來條魚和一盤豬肉和一只片鴨,另外來三碗米飯。”
雖然已經知道了菜價貴,但李柏還是硬著頭皮點了三個菜。
在他點完菜后,那小廝才開口道“一斤鹽二十文。”
“二十文”李柏詫異道“官鹽不是才十幾文嗎”
“您也說了那是官鹽,可我們這里沒有官鹽,現在二十文一斤的鹽價都是官軍便宜賣的,不然得三四十文一斤。”
“換做之前,有的吃不起鹽的都只能燒草灰來吃。”
小廝記下了菜名,回答了鹽價的問題后便讓庖廚做菜去了。
在他走后,李柏才將剛才打探到的消息說了出來。
聽到遵義鹽價二十文一斤,徐碩和趙軌都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得趕緊向朝廷批鹽引,找行商販賣鹽才行。”
趙軌看向徐碩提醒,徐碩也道“我也知道貴州缺鹽,卻不知道缺鹽缺到這種程度。”
“不過單一運鹽來沒辦法解決問題,還得看看其它的問題。”
這么想著,三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了聊,然后在飯菜上桌時問了問菜市的位置。
待吃飽喝足,三人起身繼續在縣內游蕩,不多時便見到了擺著販賣的菜市。
由于沒有專門的集市,所以遵義城四個城門附近都有城外的百姓挑著菜前來販賣。
徐碩蹲下挑揀蔬菜,同時對面前那名身材不足五尺的仡僚老人詢問道“一斤多少錢”
“一斤不賣的,十斤一文錢,或者三兩糧食。”
仡僚老人說著價格,李柏負責翻譯。
徐碩聞言爽快的付了錢,起身同時與趙軌說道“看樣子他們這邊貨幣還是比較少的,不然也不會繼續保持以物易物的情況。”
“要是運鹽進入這里,首要就是讓百姓們手里有錢才行。”
“我們這次帶來了五千多貫新錢,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徐碩說罷,趙軌便反應道“你準備發工錢給百姓”
“對,這幾日是農忙,等農忙過后雇傭百姓將各縣道路拓寬,至于具體工價,我們可以再問問,然后定價。”
“到時候可以在發工錢的附近擺攤賣官鹽,這樣路也修了,鹽的問題也解決了。”
徐碩說著自己的主見,趙軌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這樣倒是不錯,不過我們的錢不夠修葺這么多條路。”
“確實不夠,但可以想辦法。”徐碩說著,便與趙軌交流道
“我有一個學長在太學就讀三年,主攻的就是作物,如果能請他暑假來這里看看,興許能看出什么不一樣的東西。”
“路費的事情不用擔心,我自掏腰包請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