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安得廣廈千萬間
“鐺鐺鐺”
濃霧山中,隨著鐘聲作響,山間的風吹散了濃霧,露出了一片狹長平原。
隨著云霧被吹散,便可見到這片平原上有一個剛剛建好的小鎮子。
小鎮子由石頭和木材搭建,外部是壘砌的石墻,內里是一排排干凈的小院,整座鎮子的石墻簡單而自然,融入了周圍的自然環境,讓人感到安心。
混凝土的街道四通八達,連接著東西兩個被圍墻圈起來的市場,正中心的位置上除了衙門,便是一個面積數畝的廣場。
廣場上,一座三丈高的鐘樓顯得異常突兀,但它卻能把鐘聲傳遞四周,為這片山林帶來了一份生機和美好。
“看樣子給你的物資,你倒是都用到實處了。”
走在廣場上,徐碩掃視著廣場上那群身穿少民服裝,來來往往的百姓們,不由得贊許起來。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上去繁榮的鎮子在八個多月前還是一個小小的驛站。
在大明的政策傾向下,關外之地不過五六年時間就成為了北方富庶之地,而西南便是下一個“關外”。
“對了,其它幾個縣如何了”
“除去縣里的情況,轄區內還在部分曾經土司的小河谷上建立三個集鎮,十一個村落,全縣人口三萬二千四百余人,耕地九萬五千多畝。”
王章詢問徐碩,眼神中帶著幾分擔心。
這還是洪武、永樂合計四十一年復耕后的局面。
這些消息,徐碩都是從邸報上看來的。
“依靠這些資源,在其它各府官員抵達前,我們還能爭取讓遵義耕地突破百萬畝。”
兩宋時期,這兩省五路有人口近一千五百萬,而今算上貴州地區,也不過九百余萬人口。
然而隨著三十萬黔南土民涌入,加上交趾調撥的近百萬石開荒口糧,浩浩蕩蕩的“桂中開荒”開始進行。
王章好奇詢問起來,徐碩也輕笑道“南邊改土歸流進行的順利,大部分人口都遷往了廣西開荒,少量遷徙到了其它幾個縣。”
湖廣與四川在兩宋時分別有五千五百余萬、兩千四百余萬畝耕地,而今卻只有二千五百余萬、一千三百余萬畝耕地。
“三年后沒問題。”王章也拍拍胸脯道“就眼下的情況,全縣每年開墾三萬畝耕地不成問題,畢竟吃喝都有朝廷保障。”
“嗯,你這里沒問題,那我就放心了。”
在政策的春風下,貴州的遵義府無疑是第一個吃到葡萄的地方。
除去廣西,四川與湖廣的復耕工作也不用多說。
廣西雖然在很多人印象里是山區,但相比較云貴,廣西的丘陵平原面積達到了三成以上,單一個桂中平原就能開墾出幾千萬畝適合種植水稻的耕地。
“各府的事情忙不到我們頭上,現在遵義府內其它縣都步入了正軌,即便布政使司削減調配府上的物資,你這里的物資也不會欠缺的,這點伱可以放心。”
按照明代田畝單位計算,兩省也起碼能開墾出最少七千萬畝耕地,可由于人力不足,即便是粗放式開墾管理,也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以貴州的情況而言,指望南邊的云南和廣西是不可能的,只有指望四川和湖廣調撥物資。
徐碩安撫著王章,同時也道出實情。
“縣外開墾耕地五千四百二十多畝,四川布政使司送來耕牛挽馬近九百余頭匹,六萬九千多石糧食,二百多噸水泥和兩萬斤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