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后,縣內耕地能最少突破二十萬畝,雖然不敢說繳納幾萬石稅糧,但繳納一萬石還是不成問題的。”
徐碩聞言點頭,輕笑道“整個遵義府,就屬你的桐梓縣一窮二白,如今連你們都被扶持起來了,我估計再過三年,你們就可以繳納稅糧了。”
一個國家的政策代表著什么,沒有人比徐碩這群人更了解了。
“對了,其它幾個府的官員應該都陸續抵達了吧”
其中,貴州地區人力毫無疑問是在浪費,畢竟貴州并沒有一千五百余萬畝耕地給三百余萬百姓耕種,而這也是朱高煦要將貴州人口遷移四川和湖廣的原因。
隨著貴州的人口遷徙,人力得到利用,四川和湖廣的復耕速度會比原先快上許多,恢復兩宋巔峰時期的耕地情況也指日可待。
“四川布政使司那邊說,下個月會有五千湖廣罪民發配至此,讓我早早準備接收。”
“眼下,遵義府有口數近二十五萬,耕地七十余萬,耕牛挽馬近三萬頭匹,幾乎整個黔南地界的耕牛挽馬都集中到了我們手中。”
站在徐碩身旁,曾經面對桐梓縣哭窮的王章,如今反倒是喜笑顏開,似乎對自己的情況十分滿意。
王章說著桐梓縣的情況,實際除了縣城本省,桐梓縣其它鄉鎮情況都還算不錯。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四川接收黔北與黔西地區近七十萬少民,湖廣接收黔東四十余萬,廣西接收黔南三十余萬。
由于人口不足和當地的碎片化,因此過往的當地布政司沒辦法組織大規模的開荒運動。
這些人口極大充實了湖廣、四川、廣西等地人口,三省的設縣開荒工作也開始展開。
他的擔心徐碩能夠理解,畢竟遵義府之所能發展那么快,主要在于之前整個貴州只有他們這一個地方脫離了軍管,因此四川布政使司調撥的資源,大部分都被他們吃下了。
“縣里情況如何了”徐碩在鐘樓下的混凝土石凳上坐下,王章也跟隨坐下同時介紹起了桐梓縣情況。
事實證明,貴州的少民人口確實很多,足有三百余萬,而他們之中大半人口都被遷徙到了廣西、四川、湖廣等地界。
“整個縣城內有一千二百七十二戶,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人,縣內還有近一千六百畝的空地沒有使用,都等著軍隊改土歸流遷徙人口前來。”
現在隨著各府官員陸續抵達,各府軍管也會隨之解開,遵義府能獲得的資源毫無疑問會逐漸降低。
“也是朝廷和孟明你給的支持足夠大,不然也不會發展的那么快。”
時間已經到了八月,沐春與李景隆在黔南地區的平叛也逐漸進入尾聲,那所謂十萬大山的土司們被火炮擊垮,被俘者數十萬計。
而面對四川與湖廣,它們能進入貴州的驛道唯有銅仁、遵義、畢節三府能運送物資。
從四川進入遵義,桐梓縣是當之無愧的門戶,因此桐梓縣建設越好,四川對貴州運送物資的后勤壓力也就會越低。
若是連這點眼力見都沒有,這個遵義知府的位置,徐碩恐怕也干不長遠。
“按照考核,我們還有兩年半的時間。”
徐碩看著王章開口道“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不過這邊你不用擔心,我特意詢問過吏部。”
“關于桐梓縣,你的功績考核與各縣不一樣,桐梓縣的人口和耕地與根腳和各縣相差甚遠,因此你要做的便是實事求是,只要能在剩下兩年半里讓桐梓縣百姓自給自足,那你的功績就足夠評個甲等。”
六部經過朱高煦改革,對于各縣考功的標準也各不相同,但結果的評分等級是一樣的,那便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等進行劃分。
甲等表示極為優秀,可以視情況拔擢一到兩級,乙等表示合格,可以留級或累功乙等三次考核來拔擢一級。
“丙等表示欠缺,留職留級觀察,丁等則是降職一級,以儆效尤。”
可以說,朱高煦制定的就是簡單的升遷評價,不同的是考功司只負責考功,而地區考功官員若是考功出現問題,哪怕只有一個官員出現問題,他也會遭到降職一級的處罰。
至于官員的問題,則是有各省的巡察御史負責記錄和監督,一旦有違法違紀的事情發生,那巡察御史就會上奏天聽,由宮廷視程度來派遣大理寺、刑部、刑科、錦衣衛與西廠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