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虜酋此前依仗天朝來劫掠我國城鎮,而今見天朝招撫,不舍權力,便又妄圖與我國聯手抵抗天朝。”
對他而言,只要朝鮮足夠聽話,且大明能拿下東海府就足夠了。
權近站出來分析利弊,他根本不相信猛哥帖木兒會在擊退明軍后歸順朝鮮,如果他真的有心歸順,那為什么不直接歸順強大的大明,反而是要來歸順實力弱小的朝鮮
說到底,他不過就是想要利用朝鮮抵抗明軍罷了。
如今大明進入合蘭府,并將合蘭府改為東海府,這讓李芳遠十分緊張,但要他和大明直接開戰是不可能的。
在南京,李褆將大明大閱兵的情況告訴了李芳遠,這給李芳遠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尤其是不久后鄭和覆滅錫蘭國的消息傳入朝鮮后,更給李芳遠很大震撼,對于合蘭府的事情,他也不敢再提。
“即便我國軍隊擊退天軍,虜酋也絕不會歸順我朝。”
去年年末,兀狄哈部的弗達哈便伙同阿哈出、猛哥帖木兒等人,一共出動五百騎兵和兩千馬步兵劫掠了鏡城,朝鮮戰死者幾近千人。
當然,李芳遠雖然不認可進攻大明的遼東,但也不認可放任大明收復合蘭府失地。
“如果只是這樣,你們就要興兵征討復國,那讓其它藩國如何看待我們”
這種情況下,即便大明把咸鏡道這塊地方交給朝鮮,朝鮮也需要出動數萬大軍才能將猛哥帖木兒等人圍剿,得不償失。
這些曾經的摩擦都能作為借口來征討朝鮮,但朱高煦瞧不上這塊地方。
“哼”武官的話還沒說完,李芳遠便輕哼了一聲。
他承認自己不是朱棣與朱高煦的對手,但猛哥帖木兒算什么臭魚爛蝦,也配與他聯手。
盡管女真人遭蒙古人瘋狂屠戮,幾乎接近絕種,但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還是漸漸發育了起來。
如果不是李芳遠發動第一次王子之亂,將鄭道傳及其同伙殺于軍中,這群人指不定還能鬧出什么更大的事情來。
“平安道傳來消息,阿哈出、弗達哈等兀狄哈野人已經接受大明招撫,猛哥帖木兒向我國傳信,希望聯合我國抵抗天朝軍隊,事成之后他愿意歸順我”
“我國沿海,也因為父國海軍而得以靖平。”
李種善的話,得到了許多官員的點頭認可。
“另外,你們有誰能領兵去征討父國,并連戰連捷嗎”
“都聽到了吧”
李芳遠瞧不上猛哥帖木兒,此時正好借著權近的話對那群口口聲聲要自己與大明為敵,甚至攻掠遼東的儒生開口。
“咸鏡道非我國故土,乃天朝之土地也,今天朝入當地安撫胡虜,乃我國之幸事也。”
李芳遠借機表明自己對大明的態度,并對跪著的官員們嚴厲道“從今往后,但凡有挑撥朝鮮與天朝關系者,流放威化島。”
“殿下”
群臣聞言有的帶著哭腔乞請,有的則是如權近一般高唱殿下英明。
“傳我的軍令,讓咸鏡道各城兵馬撤回平安道和江原道,不得有誤。”
“臣遵命”
諸多武官松了口氣,他們可都見識過大明大閱兵的威勢,對于文臣們口中說的“拿下遼東”,他們嗤之以鼻的同時也膽戰心驚。
以朝鮮的實力,別說前往遼東了,就是跨越鴨綠江能否成功都成問題,畢竟定遼府在鴨綠江常駐一支水師,而朝鮮水師顯然不是他們的對手。
“左政丞河侖即日出使天朝,將猛哥帖木兒的話帶往南京,告訴陛下與東宮殿下,此虜賊心不死,若天朝需要,朝廷可以作為臣屬幫助出兵平叛。”
“另外,日本既然發生變故,剛好趁這個機會詢問朝廷對日本市舶貿易的態度。”
對于李芳遠來說,咸鏡道的土地注定是拿不回來了,可對于日本的貿易他卻還想咬下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