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南邊,北邊新政推行也開始有了成效。”
亦失哈將身旁太監手中的文冊遞給了朱高煦,朱高煦接過后一邊打開,一邊聽亦失哈在耳邊介紹。
“過去半年多時間里,隨著胥吏到位,各地人口和田地統計初步取得成效,盡管進度還沒有達到五成,可查出來的情況卻已經令人咋舌。”
他話音才落下,朱高煦就看到了當下的三地人口和耕地情況。
河南二百五十萬四千六百二十七口,二千余十六萬五千余三畝
山西四百二十六萬九千三十口,四千余三萬六百余五畝三分
北直隸二百二十七萬六千五百口整,一千七百五十四萬六千三百二十七畝九分
“我看到了。”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并對這本文冊內容掃視過后得出了過去半年三地工作的成果。
但從人口來說,河南比洪武十四年抄舊的多出近六十萬人口,耕地多出四百余萬,當然其中有三十萬人口都是朱高煦搞得移民政策。
不過就當下進展來說,等三地新政全面落地,丈量土地和登記人口都畫上句號,那河南人口突破三百萬不是問題,耕地則是應該問題不會很大,因為當下丈量出的情況和戶部去年的情況差不多。
三地的問題主要是人口發生了變化,耕地都和戶部登記的差不多,只是多了十幾乃至幾十萬畝。
放在三地積極開墾的這個時期,半年時間多出那么多畝耕地并不奇怪。
“照這樣看來,山西即便已經對北平、河南進行移民,其境內百姓數量依然接近五百萬左右。”
“至于河南和北直隸,估計也在三百萬左右上下。”
“這個結果,倒是和我估計的數量差不了多少。”
朱高煦頷首給出自己的評價,畢竟三地人口按照抄舊時間來說,早在洪武十四年就有近八百萬人口,而今過去了二十八年,怎么可能人口還停留在八百萬出頭的樣子。
如今一查,一千一百萬這個數量都算偏低了,在朱高煦心理預期里,三地人口應該在一千二百萬左右才對。
只能說這個時代的新生兒夭折率還是太高了,醫院還得不斷推廣才行。
“各地醫院,能不能拆分出分院”
朱高煦看著文冊詢問亦失哈,亦失哈聞言愣了下“這得回去查一查才能知道,不過就去年畢業的醫學學子數量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起碼能分出二十所。”
“醫生數量太少了。”朱高煦皺眉道“對已經畢業的官學學子可以招收為學生,畢竟醫生的俸祿也不低,他們應該有興趣。”
朱高煦這話確實,他給醫生的俸祿是普通醫生每年三十貫,坐館科長五十貫,院長一百貫。
這個俸祿對于絕大部分官學學子的家庭來說,絕對是一筆高薪工作,比胥吏賺的還要多。
此前眾人都去考胥吏,是因為覺得胥吏前途光明,說不定可以做官。
現在官學對胥吏錄取要求變高,許多人沒了去處,那俸祿比較高的醫生自然會成為首選。
各地醫院基本都是一帶三或者一帶四的學習方式,朱高煦看過去年的太醫院的奏疏,關外有醫院五十四所,關內有九十七所,一共有一萬六千多名在職醫生。
其中,外科和婦科大夫數量最多,這主要是由于朱高煦一開始就注重婦產,以及軍隊對外科醫生需求所至。
“讓太醫院在山西、北直隸、蘇松、河南等地各自開設醫院,外科和婦產科的比例要高,另外各地布政使司衙門要注意宣傳。”
說完這一切,朱高煦便迫不及待合上了文冊,將它遞給了亦失哈的同時,向著乾清宮跑去。
他看到了十余名醫生小跑進入了乾清宮,而這足以說明徐皇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