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需要點火手,因此燧發槍的射擊可以由士兵單獨完成,線列排槍時,隊伍的密度是之前的一倍,排槍齊射的威力也將會更大。”
“同時,因為不需要幫手,騎兵也可以獨自完成彈藥裝填,而三尺長的馬槍剛好能讓騎兵們在河曲馬的馬背上裝填。”
“如果騎兵裝備兩支馬槍,那就可以在戰場中使用回旋戰術,頻繁面突。”
“對于一些士氣不行的軍隊,只需要兩三輪就能打崩對面。”
“當然,面對同一水平的對手,那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朱高煦解釋完,朱棣的目光也漸漸灼熱起來,愛不釋手的看著手上的圖紙“什么時候能裝備軍隊”
見朱棣詢問,朱高煦也指點道
“鄭和回來后,步槍大概復加工三個月就可以裝備北征軍隊。”
“騎槍是從今年五月才開始生產,每個月產量在兩千支。”
“按照大古剌送來的消息,鄭和應該會在冬月抵達大古剌,明年四月抵達京城。”
“按照時間來算,如果加上步槍三個月的復工再生產,應該能裝備三萬支馬槍,按照一名騎兵兩支馬槍,也就能裝備一萬五千騎兵。”
“好好好”聽到這話,朱棣滿意點頭,至于步槍的情況他上次已經了解過了。
按照生產再復工,明年應該能生產出九萬支燧發步槍,以及三萬支馬槍。
這看上去很多,但前者卻是朱高煦從兩年前開始綢繆的。
大明當下的火槍產量,基本在年產六萬支左右。
相較于火槍產量,大明的火炮產量才比較嚇人,年產超過六千門,可以說一年的產量,就超過當下世界各國火炮產量的總和。
正因如此,遼東基本上是當下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光是從事軍工行業的工匠數量,便多達六萬余人,而且都是男丁。
這六萬男丁背后,便是六萬戶百姓,遼東近七分之一的人口都依靠著軍工生存。
除了軍工,還有鐵礦、煤礦等礦產業,從事其中的男丁高達兩萬五千人,年產熟鐵九百萬斤,占據全國鐵料總產的三成份額。
這看上去很多,但實際上僅夠滿足軍工廠和遼東百姓的需求,連出口諸省的條件都達不到。
一旦海軍需要擴建,那甚至需要從外省調撥鐵料給遼東的軍械局。
正如當下,幾乎全國一半的鐵料都投入到了遼東的軍械局。
由于路途遙遠,許多官員頻頻上疏,覺得不應該將這樣重要的衙門放在遼東,而是應該轉移至江南,距離京城越近越好。
只是對于這些奏疏,朱高煦根本懶得搭理。
以大明的開采方式和效率,遼東的鐵礦足夠挖到大明傾覆為止。
況且,等日后他父子二人遷都北京,那遼東反倒是顯得剛剛好。
不依靠這些產業,遼東遲早會被關內甩在身后。
“鄭和明年四月回來,復工三個月的話,那已經是七月份了”
朱棣突然反應了過來,無奈的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感受到后也輕笑作揖“正因如此,所以出兵只能是永樂十一年五月。”
“不過這樣也好,屆時軍隊能裝備更多馬槍和步槍,您應該高興才是。”
“此外,這次北征,兒子定然會讓您打得盡興。”
“遼東、渤海、大寧、北平、山西各處共有騎兵五萬,除山西需要保護河套外,其余四地的四萬騎兵盡數參與作戰。”
“同時,大寧、北平、渤海各調兩萬馬步兵參與后勤護送民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