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朱棣的白手套,紀綱和陳瑛可以說為朱棣彈劾抓捕了大量不服朱棣的官員,調查了許多藩王的事情。
朱尚炳和朱濟熺雖然因為朱高煦的緣故,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針對得凄慘,但也被紀綱和陳瑛彈劾不輕,不僅乖乖交出了護衛,還閉門不出,只在王府之中玩鬧。
其余諸藩見狀,也紛紛表示要上交護衛,但都被朱棣拒絕了。
秦晉二府是因為輩分高,需要他警惕,至于其它的藩王,只要別鬧得太過,朱棣他也不會刻意針對。
只是相較于他,朱高煦之所以同意藩王們保留護衛,就是準備在幾十年后再安排一次改封。
當初他把這些藩王改封到西南,為的就是穩定西南局面,讓朝廷重視起西南來。
如今湖南的洞蠻、貴州的土司都被沐春、李景隆、顧成他們收拾差不多了,那等到云南和廣西、四川的土司也被改土歸流,那諸藩就封西南就沒有價值了。
屆時的西域、三宣六慰、交趾南部才是他們的歸處。
至于南洋,朱高煦不會輕易冊封藩王,就算要冊封,也是冊封他的子孫,畢竟那地方很容易在國內爆發動亂時主動割據。
不過想要諸藩愿意前往三宣六慰,還得加大對三宣六慰的開發。
別的不說,遷徙人口來早就適合生活的環境是最重要的。
在煤炭無法普及的這個時代,最好的燃料就是樹木,一戶人家一年所需的柴火,起碼需要砍伐七八棵參天大樹才行。
朱高煦如果記得不錯的話,前世他們單位的老領導就是云南邊疆出生的。
按照他們的話來說,這輩子根本沒見過什么瘴氣和瘧疾。
哪怕是云南南部那些雨水豐富的地方,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山上也依舊是光禿禿的,因為老百姓需要柴火。
至于當下他們去旅游時看到了的大部分樹木,實際上都是九十年代經濟發展起來,煤氣、電力進入百姓家里才開始幸免于難,慢慢生長起來的樹木。
在沒有煤氣和電力前,除非當地的煤炭價格極為便宜,不然從不缺乏砍伐樹木的百姓。
江南的百姓,如果不是朱高煦新政之下大力發展遼東、山西煤炭,那僅憑蘇州、徐州這些地方的煤炭產量,壓根不足以讓當地百姓吃上熱飯。
北煤南調,南糧北調,這可以說是新政之下的一個小政策,因為運力不足,所以想要從北方運送煤炭南下也十分困難。
但即便如此,江南的煤炭價格還是被壓下來了不少。
除此之外,貴州和四川的樹木也被成批砍伐,順長江前往江西、南直隸販賣。
即便是曬干的河柴,也能賣出每百斤二十五文的價格。
相較于洪武年間的每擔三十三文,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便宜了,但對于百姓來說,還是價格太高了。
因此當下的江南地區,從不缺少吃冷飯的農民。
“走了。”
朱棣的聲音將朱高煦喚醒,瞧著他坐上步輿遠去,朱高煦這才將思緒放到了紀綱和陳瑛身上。
這兩人這些年沒少借助自家父親來斂財,作為白手套,他們理應做完最后一件事再死。
江南的新政推行,民間難度肯定會很大,自己得早做準備才是。
思緒過后,朱高煦也坐上了步輿,并于一刻鐘后返回了春和殿。
才回到這里,他便瞧見了在這里等待的郭琰。
自徐皇后去世后,郭琰便開始為朱棣管理后宮。
雖是太子妃,但后宮中的女子大多都二三十,而朱棣如今已經五十歲了。
除了朱高煦知道他能活很久以外,其它妃嬪并不知道他能活多久,因此在她們看來,巴結好東宮是她們最應該做的。
盡管朱棣在即位時,便被朱高煦授意,批判了朱允炆偽造遺詔,將高皇帝妃嬪殉葬的事情,但誰也不知道朱棣死后,朱高煦會不會學習朱允炆,為了后宮安寧而殉葬大行皇帝的妃嬪。
唯有巴結好朱高煦,她們才能心安理得的繼續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