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是真的,臣親眼所見。”權向善也知道朝鮮現在的困局,如果能從昆侖獲取足夠的黃金,并將其通過貿易轉化為銅錢,那就能極大的緩解當下的錢荒問題。
“海軍如此,陸軍更甚”
他年紀二十七八,十分年輕,因此即便葬身海外,李芳遠也不心疼。
他應該慶幸自己為了獲得大明承認,將軍隊從東海府撤軍,不然兩邊一旦發生沖突,朝鮮恐怕會在很短的時間之中慘遭覆滅。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價值,才是朝鮮的生存之道。
“寡人要擢升你為昆侖節度使,準許你從國中選鋒六百人,取庫金五十兩,銀五百兩,前往昆侖洲開采金礦。”
權向善走入城門樓后便山呼千歲,李芳遠見狀沒有遮掩,而是直接詢問他“昆侖洲的金礦,是真的嗎”
“你讓權向善來見寡人。”
換做之前,權向善的這種話一定會被李芳遠厭惡,可如今幕府戰敗的消息傳來,這話反倒是讓李芳遠重視了起來。
“趁著各國還沒有出手,我們先一步前往天朝,這次要訂購足夠多的官船,然后在昆侖洲開采金銀礦。”
與一些小國不同,當下的大明簡直就是東亞的風向標,各國的許多政策都照搬或效仿大明的政策,就連服飾也有所相似。
帖木兒帝國雖然也人口不過千余萬,但他們能拉出的軍隊卻比朝鮮善戰,并且更為精銳。
“臣曾經見識過天朝對帖木兒國交戰的場景,即便數萬騎兵,也奈何不了天朝兩萬海軍。”
眺望大海,李芳遠也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等待片刻后才說道
作為隨行下西洋的朝鮮使臣,禮曹的權向善是李芳遠挑選出來的合格人選。
李芳遠心情沉重,不由得想到了當初的東海府之爭。
這么短的時間里,人口千萬的日本就被大明解決,如果大明要武力征服朝鮮,那朝鮮又能抵擋多久呢
同時,他為人比較剛正,所以也不會去做些雞鳴狗盜的事情,讓人放心。
李芳遠準備組織一支不小的艦隊前往昆侖洲開采金礦,不過在此之前,他還需要仔細詢問朝鮮官船的使臣,昆侖洲開采金礦是否可行。
“臣,領教謝恩”
面對李芳遠的擢升,權向善沒有拒絕的理由,由于國力不強盛,這已經是李芳遠能拿得出的最大手筆了。
“過幾日你和李參知出使南京,要好好謀劃官船,國庫還有十萬貫可供你們使用,現在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李芳遠吩咐過后,便讓李種善帶著權向善退下了。
盡管他的出手很寒酸,但作為被大明和日本夾在一起還沒有產出的國家,李芳遠已經給出自己能給出的最大支持了。
相較于金銀貧乏的朝鮮,日本和大明能拿出的手筆就大得多了
“噔噔噔”
冬月,當木槌聲在熱鬧的工場中回響,南京江東門外不遠處的龍江船廠卻熱火朝天。
即便已經是寒冬,可龍江船廠內人頭攢動,一些從遼東、云貴、琉球拉來的木料,一船船地在碼頭卸載。
相比較十七年前,此時的龍江船廠規模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十個五千料以上的超大型船塢,二十個三千料的大型船塢,以及五十個兩千料以上的普通型船塢,在職船工四千七百余人。
每年從這里下水的戰船和馬船,往少說都有二百艘,而這只是當下大明七大造船廠之首。
除了這里,還有杭州、松江、福州、泉州、登州、定遼等七個大型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