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北方有了鐵路,哪怕只修建一條從吉林通往海喇兒的鐵路,大明的局勢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好了,既然無事,便都退下吧。”
如果不是當時的監獄食物不足,一些犯人被迫食了土豆,那土豆興許會一直作為觀賞品存續下去。
朱高煦不擔心朱瞻基,只要朱瞻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會干什么傻事。
“奴婢領教。”亦失哈作揖應下,沉吟片刻后見朱高煦沒什么別的話了,他這才開口道
“因此論種植的方法,較為簡單的就是在播種前,將土豆放置在通風良好且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催芽,待土豆芽長到指甲蓋長時,進行曬種處理。”
上次返回南京后,朱高熾手中護衛便被他主動交出許多,如今的漢王府護衛僅有三千人不到,而云南還有沐春、何福、王瑄坐鎮。
因為人口稀少,現在的河北河網縱橫,水源豐富。
至于土豆的傳播,也離不開十七世紀小冰河期全球糧食減產的背景。
他親自用手清理了上面的泥土后,這才開口道“這是番薯,雖然其貌不揚,但經過脫毒處理,它的產量可以達到八百到一千斤”
至少就當下來看,整個江南除了少部分學子外,大部分都十分抗拒新政。
正因為如此,土豆在歐洲的傳播并不順暢。
雖然他說的是調查,可這些日子來,紀綱和陳瑛所做的事情明顯不是調查,而是實打實的彈劾收押。
朱高煦還在想著未來蒸汽機和火車的事情,黃福卻簡單說明了黃河的事情。
“這個是玉米,產量在一百二三十斤左右,和土豆一樣不占五谷地。”
此刻的他們站在自己身后,好奇的打量著箱子內的作物。
六一二二三一二八三三
朱高煦也注意到了,因此他拿起了最后其貌不揚的番薯。
“分段式修建的情況下,林林總總還有大約四百里路沒有修通,每年耗費火藥數百萬斤。”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都已經發現,只要日后能培育出糧種,那東北就會提前成為北方糧倉。
“因此,一旦這種真菌開始傳播,那極其容易導致大范圍饑荒的發生,農業司需要多加注意。”
站在他身旁的先遣隊百戶官曹義僅有二十歲,這次是他第一次下西洋,但他卻成功的帶回了絕大部分作物。
相比較杜仲膠,更適合蒸汽機的橡膠已經到手,那么遲遲無法推進的蒸汽機課題,也能開始迅猛的發展起來。
這代表明軍可以隨時組織十幾萬大軍從呼倫貝爾大草原對漠北蒙古高原進行打擊,而蒙古人的生存空間將會從漠北漸漸被逼向漠西一隅,甚至向中亞西遷。
不過只要蒸汽機和鐵路開始在北方鋪設,加上東北建設不斷加深,北方和南方的差距,絕對不可能像晚明那般畸形。
倒是朱瞻基如果真的有領兵打仗的能力,像歷史上一樣成為一個出色的騎將,那對于大明朝廷穩固云南反倒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大致七月,北京便能竣工”
北宋三易回河的慘痛經歷還歷歷在目,對于黃河,朱高煦還是覺得能不動就不動。
萬余兵馬,一支在京畿,一支在關東,足夠擋住關西和關東的各國守護。
朱高煦擺手示意群臣可以退下,群臣見狀紛紛起身作揖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