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并不在意他們的看法,而是繼續拿起下一類作物進行介紹。
朱高煦對群臣展示,而他手中的土豆并不似后世人所認知的模樣。
即便科技水平達不到,東北產出的糧食也足夠填補北直隸,北直隸也就避免了和江南搶糧食。
交代完了一切,朱高煦這才開始掃視起了群臣們。
朱高煦放下一塊樹皮,他并不認識金雞納樹,所以只能靠人為實驗才能分辨出來。
朱高煦很有自信,畢竟鐵路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開始肯定只能在地勢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進行。
“當然,在這之前還是得讓農業司和太學實驗幾年,并從中挑選糧種才行。”
況且,黃河每年能帶來大量泥沙,不斷地為南直隸創造土地。
江東六府滿足這個條件,嘉杭湖也滿足,但放眼整個江南就不行。
“播種后,覆蓋一層土壤,并保持土壤微濕,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避免積水。”
“除此之外,太學的蒸汽機一旦有了進度,你記得第一時間通知我。”
不過不等他們激動,朱高煦就打擊道“雖然產量高,但它含水比較多,實際用來填飽肚子的話,也就和二百四五十斤稻米差不多。”
“雖只有一千里,但自永樂四年開修以來,如今不過修葺、拓寬七百余里,尚需四年才能竣工。”
“至于昆明至景丁的驛道,由于只有南詔、大理時期有過修建,年久荒廢之下,耗時較長。”
后世的土豆只要清理了泥土,那基本都比較飽滿,而朱高煦手中的土豆卻長得十分磕磣,不僅莖塊小,形狀還十分不規整。
他們眼睜睜看著裝滿作物的箱子被抬走,隨后朱高煦才坐回了主位上,群臣紛紛來到椅子面前,見到朱高煦按下手心示意入座,他們才紛紛入座。
摸摸八字胡,朱高煦覺得前途還算明朗,不由得松了一口氣,詢問起了亦失哈道
“我大哥和三弟,近來在做些什么”
當然,朱高煦執意遷都,主要原因還是在剛才那十余箱的箱子中擺放著一箱天然橡膠和橡膠樹種子。
沒有了糧食的顧慮,北直隸的發展會比歷史上更好。
不得不說,把解縉、楊士奇趕走后,這廟堂著實清靜了許多。
“八百到一千”聽到朱高煦的話,眾人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河北的潛力,在歷史上的明朝并沒能得到開發,或者說即便得到了開發,卻由于勛貴和太監占田,變相加大了北直隸收稅難度。
見狀,朱高煦也詳細說道“此次廣西要先推行新政,隨后再平定不臣。”
“臣農業司王本道,參見殿下。”農業司王本道連忙上前作揖,朱高煦則是對他介紹起了土豆的一些事情。
“從昆明修往蠻莫的驛道全長一千四百里,自洪武三十年開修,曾經的五尺道,如今已經開辟二丈寬。”
正因如此,許多官員紛紛上疏,認為遷都不宜操之過急。
這是地理的先天條件,誰也改變不了。
朱高煦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待他們入座,朱高煦便也開口說道“朝廷這些年一直在寅吃卯糧,不過鄭和下西洋所帶回的金銀,以及日本和西南、南洋的金銀銅礦開采都能補貼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