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倒是熱鬧,現在有多少百姓了”
一一一二五三一九七一四零
王彥說完,朱棣滿意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南邊有老二在,我還是比較放心的。”
“回殿下,今日是童試開榜的日子,一旦考中,便是生員秀才了。”
不過就算比策論,江西、南直隸、浙江等地出身的學子也并不差,甚至依舊能穩壓新政學子一頭。
他們走在外城的官道兩側,年紀十一二歲,說說笑笑的往家中走去,肩膀上還挎著一個裝書的斜挎布包。
“這個”王甫有些尷尬,顯然他們還沒研究到那一步。
朱棣驕傲點頭,唯有遷都北京,才不會讓江南獲得政治、經濟雙重中心的優越。
隨著新政官員嶄露頭角,動輒揚武的風氣也開始愈演愈烈。
君臣三人走入殿內,直到朱高煦入座并給夏原吉賜座,他才示意夏原吉開口。
朱高煦閉目養神,同時開口詢問亦失哈。
他固然可以現在就懲處解縉,但這份罪責還不足夠把解縉弄死。
這些高樓并非傳統的木質建筑,而是采用生鐵、混凝土修建的仿中式高樓。
“才二十萬人就這樣熱鬧了,看樣子日后的北京不會比南京差。”
走在那連同臺基通高十五丈的奉天殿內,不管走進多少次,朱棣都會感受到驕傲感,尤其是坐在金臺上,俯視殿內護衛的時候,這種驕傲感更是讓他飄飄欲仙。
亦失哈將奏疏接過,不假思索的遞給了朱高煦。
二十文一日的工錢,讓許多領到工錢的民夫喜笑顏開。
只可惜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火藥、農業、工業還是數學、化學等等實踐和理論的實驗室,基本都沒能得到什么較大的突破。
見到朱高煦到來,王甫立馬帶著太學士們作揖行禮。
“殿下,陳昶將東海府的三座城池都重新修葺了一遍,另外還將猛哥帖木兒和他的親眷送抵了南京,您看看”
不過不要緊,就解縉現在的表現,他日后一定會捅出更大的簍子,到時候不用自己開口,老頭都會想辦法解決這廝的。
站在朱高煦身旁,農業司的侍郎王本道與朱高煦談論著玉米的問題。
“盡管新政之下,以往生員所有的許多待遇都被取消,但想要科舉,必須先取得生員的身份才行。”
這樣的建筑自然不可能有南京那般古色古香,但卻是日后必須要走的趨勢。
“好了,我知道了,這個東西暫時還不用推行到礦區,我需要你們繼續研究下去。”
后世的大部分樹林,也都是在電力、煤氣、煤炭相繼進入百姓家中之后,才開始安全生長起來的。
房屋可以用混凝土修建,不僅節約了木頭,還節約了糧食。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