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東洲作物,老二具體是怎么說的”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得解決這些問題。
“嗯”聽到這話,朱高煦愣了下,隨后回憶解縉被敕令趕赴廣西上任的時間,這才皺眉道
“我記得朝廷讓他九月初十以前出發,現在已經是二月十七,足足五個多月過去,他去干什么了”
部分民夫們正在領工錢解散,這樣的現象是由于朱高煦制定的征募民夫規矩所致。
他沒有前往其它實驗室,而是讓亦失哈派人去詢問進度。
“蒸汽引入氣缸后閥門被關閉,然后冷水被撒入汽缸,蒸汽凝結時造成真空,活塞另一面的空氣壓力推動活塞”
朱高煦吩咐一句,便帶著亦失哈向著蒸汽機的實驗室走去。
原本北直隸就人口稀少,即便需要樹木作為柴火,但所需的數量也不大,而且天壽山四周人煙稀少,砍伐樹木的還不算多。
由于朱高煦的禁令,許多金屬染料都被禁用,蒯祥只能使用的植物染料來多次涂刷。
隨著時間流逝,在馬車進入內城的時候,朱高煦也聽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不由詢問“今日什么日子,城中可以放鞭炮嗎”
如果沒有電力、煤氣和煤炭,那許多樹林都會消失。
盡管在外人看上去,這群研究理論的人就是拿著朝廷的錢四處揮霍,但他們也將朱高煦提出的許多課題慢慢完善,一點點的從理論上破解開來。
除此之外,各項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基礎知識,大明也比這個時代的其它國家領先二到三百年不等。
朱高煦帶來的知識已經被掏空,所以現在的他,主要將目光放到了培養基礎科學和數學上。
朱棣詢問王彥,王彥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殿下說,太學正在對土豆、玉米、番薯等作物進行培育。”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詢問,朱高煦卻不在意道“論罪處死就行。”
朱高煦將其打開,其中內容便是都察院新政派的巡察御史們對解縉的彈劾。
如果口感不能改進,那玉米在大明,興許真的只能當飼料了,而且由于產量低,興許連飼料都不一定能當上,百姓會更傾向于產量高的紅薯。
到了白城衛后,當地便會補充兩萬民夫協助軍隊繼續北上,而后在泰寧、鶴城為陸陸續續補充四萬民夫,直到大軍抵達鎮虜衛。
太學畢業的太學士,以及立有功勞的博士們,除了實踐以外,也有專門研究理論的。
“我治國向來以寬為主,解縉雖有過錯,但我還是愿意原諒他的。”
回宮路上,亦失哈瞧著自家殿下失望的模樣,為了讓他稍微高興些,他便開口道
“奴婢領命”王彥作揖應下,隨后與朱棣向著宮城前進。
“行了,我先去蒸汽機那邊看看,你們自己好好研究吧。”
“這他”夏原吉也不太好說,只能遞上一份奏疏。
王甫說了一堆,朱高煦自己都聽得有幾分糊涂,雖然這些詞是他發明的,但現在怎么組裝在一起他就有些聽不懂了
“伱直接告訴我效率就行,另外它能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