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皇明宗規
“嗚嗚嗚”
“吵死了”
八月的春閨時分,山水一絕的桂林府中,坐在衙門內一身官員常服的解縉忍不住暗罵。
那號角聲是城內軍隊集結訓練的聲音,每日都把喜歡清閑的解縉吵鬧不行。
當然,除了軍隊外,充滿忙碌的廣西布政使司衙門也讓他尤為不喜。
自西南諸將前往南京述職,與朱高煦討論了如何對廣西土司平叛后,整個西南便開始運轉起來。
四川、交趾兩大糧倉對云南、貴州、廣西不斷輸送糧食,各地兵馬也抽調進入廣西。
眼下,整個廣西境內兵馬已經有十二萬之多,擔心民夫不足的沐春等人,還從貴州、交趾、云南、廣東、湖廣征募了六七萬民夫進入廣西。
當然,這點民夫數量根本不足以維護大軍。
因為西南挽馬不足,因此征募民夫便是廣西布政使司的頭等大事。
平原上的荒地會被開墾成耕地,丘陵山地的荒地則是會被開辟成未來的橡膠樹林。
忽的,他站了起來,與他共事的幾名官員紛紛起身作揖“解參議。”
光是古唐書一書,便已經將華夏歷史推到了堯帝時期,而再往前的便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書殘卷。
當然,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關注的,還是他夾帶私貨的一些內容。
這樣做的壞處是速度太慢,但好處就是不會折騰百姓。
不過他貴人多忘事,只是看了幾眼,便徑直走了出去。
“那不是解參議”
他們被人為所篡改、磨滅,朱高煦也人為的將它們重新揭露在這個世界上。
作為未來大明最重要的基礎材料之一,朱高煦自然要提早布置橡膠樹的播種,而橡膠樹也將成為大明熱帶地區百姓的一項重要收入。
除此之外,云南、廣西、廣東、交趾等官員還得忙于橡膠樹的種植。
“嗯是他。”
古今典籍館內,身穿一身黑袍的姚廣孝與朱高煦大略解釋著永樂大典的情況。
當下,西南各省主要是督促交趾的長山戰俘開墾荒地。
對于各類新作物的推廣,朱高煦選擇的是官府率先耕種,讓四周百姓看到足夠的經濟效益后,百姓自然會爭先效仿。
在他們看來,解縉的好日子已經不久了,現在就等他犯一個大錯,屆時就能牽連出一個龐大的江左了。
想到這里,二人加快了腳步,而身處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卻并沒有將目光放在解縉身上。
趙軌冷哼一聲,徐碩也臉色不好看,搖頭之后走入了衙門之中。
他的想法很好,但對于解縉來說卻有些折騰。
看似不多,但對于字數本就不多的山海經來說,數千字足以改寫一篇歷史,更不用說朱高煦讓人總結的古唐書、虞書夏書、商書等唐虞夏商四朝古書了。
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往往需要做督糧道的工作,所謂督糧道便是負責征收田賦的衙門,正常來說是一名參政和參議兼管。
這些書籍,都是記載了三皇五帝時期史料和一些鬼神之類的書籍,明確記載在了左傳之中,就連漢書中也有記載,但卻在歷史長河中被自然、人為所磨滅遺失。
他們到任已經三個月,過去三個月沒少幫解縉擦屁股。
“我身體不適,告假半個月。”解縉對眾人開口,隨后便走出了衙門。
他讓人將這四個先秦時期的史料按照時代編撰,然后再在其中摻雜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