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父慈子孝
“轟轟轟”
四月初,當火炮聲在江東門外響起,代表著圣駕的旌旗插在龍舟之上,成功靠岸。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清掃過后的水泥地上,五拜三叩。
“起來吧”
當朱棣的聲音闊別一年有余重新響起,許多文臣都感到鼻頭一酸,心想這位總算回來了。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們不能說過得很差,但絕對也算不上好。
朱高煦在整個南直隸推行新政,將本就脆弱的淮西勛貴、江東官場清掃了一遍,掃出數百萬畝隱匿耕地的同時,也掃出了許多包庇的胥吏,牽連者兩千余人,連帶親族近三萬。
三萬人啊,這放在哪朝哪代都算得上大案了,更別提朱高煦對武將賞賜豐厚,對文臣“刻薄”的做法了。
在朱高煦的統治下,群臣只覺得自己生活在監獄,這不能做,那不能做,雖然俸祿算得上豐厚,可和武官打仗所獲賞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怎么弄成這樣”
現如今朱棣回來,廟堂上最少有人能為他們發聲了。
“這群人看我眼神不對勁。”
“比南京的要大一些,城池也是,就是比較干燥,你在南京出生,興許不太適應。”
紀綱與陳瑛雖然押送解縉北上,但朱棣在過去幾個月里并沒有接見解縉,只是讓三司查案。
例如讓他冊立妃嬪,再選皇后之類的話,每每想起,朱棣都氣血上頭。
別的不說,單單抽水這一項功能就能大大減少開采礦藏所需人力,以往開礦要不斷人力抽水,而今有了蒸汽抽水機,只需要一臺蒸汽機就可以解決一個礦洞的抽水問題,省去幾十上百的人力。
“走,我們爺倆也去太學看看去。”
朱棣拉著朱瞻壑的手,高興的向大輅走去。
三司查案會審的結果就是解縉確實觸犯了大明律,由于是累罪,因此這個罪責可大可小。
紀綱躬身作揖,三言兩語就將事實歪曲。
“這這這”
想到自己從北邊南下一路的所見所聞,朱棣自然能體諒朱高煦。
出乎預料,今日來接駕的并不是朱棣每次返回南京都能看到的朱高煦,而是他的孫子朱瞻壑。
果然,朱棣聽到紀綱如此說,雖然不相信紀綱的話,但他還是露出不喜,估計是想起了以前解縉那些觸怒他的奏疏。
十二歲的朱瞻壑畢恭畢敬作揖,看上去十分乖巧,朱棣也高興點頭“你父親為何不來”
對于江南人口稠密的地方來說,省去人力就代表許多人失業,因此蒸汽機有利有弊。
當然,這樣的念頭王彥也最多想想,說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群臣惶恐且憤怒,但這憤怒都針對到了紀綱身上。
“爺爺,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的有什么區別”
“皇爺爺”
最大就是流放和發配,最小就是罷黜為民,具體怎么判,看朱棣想怎么判。
站在碼頭上,朱棣警惕的與身邊王彥低聲交流,王彥心中汗顏。
真正想要解決問題,朱高煦曾經與朱棣所說的那些科技進展都得實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