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你自己看著辦吧,我這次去北京,主要就是找地方弄我的行宮。”
“等行宮差不多,你也就即位吧”
朱棣忐忑說著這句話,不過這次朱高煦沒有再拒絕,而是點了點頭“兒臣領旨”
朱高煦已經沒有了拒絕的理由,朱棣的行宮最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修建好,兩三年時間足夠朱高煦收拾江西和浙江。
同時,廣西和云南的改土歸流也應該進行差不多了,剩下的就只有湖廣和福建、廣東需要推行新政。
以三省不足千萬的人口,完全可以一次性將新政推行徹底,而且大明洋貿易也步入正軌,朝廷的財政也將大大寬裕。
“行了,元宵過后我就北上了,伱回你的春和殿吧。”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朱高煦見狀也有些郁悶,他以為朱棣叫他來乾清宮會有很多話要說,卻不想就這幾句話。
“那兒臣告退”
春和殿事情確實多,加上籌建鐵路需要做很多前期準備,所以朱高煦確實沒有太多心思逗留乾清宮。
不多時,他便乘坐步輿離開了乾清宮,并讓亦失哈召郭資、黃福、金忠三人前往春和殿。
由于文華殿距離東宮比乾清宮更近,因此當朱高煦下步輿走入春和殿的時候,郭資、黃福、金忠三人已經在殿內等候。
“殿下千歲”
“賜座”
見朱高煦走入殿內,三人躬身作揖,朱高煦也回應一聲賜座,而后脫下身上的狐裘大衣,走向自己的位置坐下。
待他坐下,三人也才先后入座。
“召你們前來,主要就是和你們討論一些事情。”
“太學的蒸汽機車,你們昨日應該已經與亦失哈去看過了吧,有何感想”
三人分別掌管戶部、工部、兵部,與朱高煦所需的錢、人、兵馬都有關系,因此他們三人昨日看完火車后,經過亦失哈稍微提點,心里早就有了猜測。
“殿下是準備,提前鋪設鐵路”
黃福作揖詢問,朱高煦頷首道“朝廷要遷都,但并非說皇帝就要定在一處地方不能行動,兩京鐵路可以將南方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北方,重要性不言而喻。”
“倘若七八年后火車可以日行六七百里,那從南京前往北京也不過三日時間罷了。”
“鋪設鐵路需要勘察地形,還要囤積鐵料,制造鐵軌,并且還要派兵保護,因此我才召你們前來。”
話音落下,朱高煦對黃福道“國朝官營鐵場,每年產鐵幾何,能囤多少”
“約五萬七千噸,若是不鑄造火炮,每年可囤兩萬噸。”
黃福不假思索的回應,朱高煦聞言算了算兩京鐵路大概需要的鐵料。
兩京鐵路從北京與通州之間作為,以長江北部的江浦為終點,其它的與后世清朝的“津浦鐵路”路線差不多,全程約一千七百里。
以每里需要九十噸鐵料來算,這條鐵路最少需要十五萬三千噸鐵料,是大明朝兩年半還多的總產,每年囤兩萬噸,最少需要七年半。
這么算下來,只要不生產軍工,那似乎七年半就能修建好這條鐵路。
但對于朱高煦來說,這條鐵路只是開始,加上蒸汽機的抽水功能已經能滿足礦場的需求,因此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煤炭、鐵礦的擴大生產。
“工部和都督府商量,將蒸汽抽水機拿去礦場實驗,看看它能讓礦場效率提升多少。”
“除此之外,北直隸、山西、河南、山東、南直隸等地的煤礦、鐵礦和火藥場擴大生產,要保證每年最少增加一萬噸鐵料的產能。”
朱高煦只是說出個大概,黃福便皺眉道“若是如此,起碼要再招募兩萬工人,每年開支不會少于三十萬貫,戶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