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遷都北京
時光流逝,只是一眨眼,便是幾個月的時間過去。
財政上的不足,讓大明在永樂十三年的動作收斂了許多。
除了維持江西新政和廣西改土歸流、河道疏通外,便只有鐵路勘查比較麻煩。
當然,這些都是經濟和政治類的事情,若說民生,那便要以太學農學院的新作物育種為主。
經歷兩年的時間,由東洲帶回的新作物經過培育挑選,最終選出了一些沒有什么問題的良種。
南京麒麟門以東的廣袤耕地被劃給了農學院,這塊土地上播種了土豆、番薯、玉米、西紅柿、辣椒、花生等十余種農作物。
除此之外,橡膠、木薯、地薯、金雞納樹等熱帶植物和作物則是被廣泛種植到了交趾、呂宋、舊港、廣東、福建和琉球府的部分地區。
在這些種植熱帶作物的地區里,大部分都是有漢人蹤跡的,唯有琉球府的漢人蹤跡并不算久。
從永樂八年朱高煦設置琉球府,置基隆港、基隆縣開始,琉球府被漢人所實控的時間不過五年。
前四年由于瘧疾、瘴氣存在,駐扎基隆港的琉球衛并不敢深入,基本是通過每年運送琉球的長山蠻來開荒。
“你的這處院子和其它院子一樣,二進出,占地五分,有主屋一間,側臥兩間,耳房兩間,柴房和廁所各一間,倒座房四間,馬廄豬圈一處,水井一口。”
若是雇工來做這些事情,那一定會虧本,可長山蠻是戰敗被俘的勞改犯,他們需要勞改十年才能獲得自由身。
那些木料也大差不多,基本都運往了浙江和江東這些需要木料的地方。
數百福建移民走入城中,被吏員帶著前往分配居所。
“這是你的院子,稍許自己寫個木牌掛在門口就行。”
吏員用南平閩南語詢問呂觀,呂觀則是點點頭“沒問題了,沒問題了。”
為了擴大漢人的生存空間,基隆衛向南方進軍,最后在琉球北部設置琉球縣臺北。
琉球縣剛剛修建不到三個月,但此時已經修建起了周長四里,高二丈,厚一丈六尺的城墻。
院內的“繁華”讓呂觀看傻了眼,不由得指了指自己“就我一個人住”
在勞改期間,他們每日工錢是三文,伙食是海魚、蔬菜和兩斤粗糧。
雖然每日都干活,但自從金雞納樹皮出現,他們干活也不用擔驚受怕,而且這種能吃飽的日子也漸漸讓他們生出懶惰。
“嘿嘿,都說琉球會死人,原來都是騙人的這么大個院子都是我的,就是鎮上的財主也沒我住的院子好。”
當然,琉球府的開荒并非是太平無事的,哪怕連生活在交趾長山之中的他們,也會沒有征兆的患上瘧疾和瘴氣。
按照當下的進度,只要他們能活到勞改結束,那基本上能攢下十一貫,并且在琉球府安頓下來。
因此在過去五年時間里,當初的六萬長山蠻只有不到兩萬存活下來,后續運送過來的十二萬長山蠻,也只活下來不到七萬。
木牌長一尺,寬一掌,上書長河巷第八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