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萬軍隊的九邊,身后便是三四百萬的家眷,他們每年消耗的糧食是數以千萬計的,而當下的十六萬邊軍及其家眷卻只需要七百萬石。
武器更迭和戰力讓明軍可以用少量軍隊駐守北方邊塞,所消耗的糧食也就呈幾何的下降。
七百萬邊軍糧食,光東北就能滿足四百萬石,北平、山西、陜西、甘肅就更不用說了。
朱高煦算了算,正統年間以后的九邊軍費支出,基本占據大明財政的五成,而當下不足兩成。
一旦火車可以運行,那這個比例還會下降,因為物資的損耗會大大降低。
“以朝廷現在的情況,只需要一百個募兵衛,五十六萬人,就足夠維持疆域。”
“因此,臣建議殿下可以酌情裁軍,減輕軍費支出”
和朱高煦走近了,夏原吉的詞匯也開始偏向朱高煦。
對于他的建議,朱高煦也在考慮。
“原兩京十三都司的屯田衛都需要裁撤,除了邊疆都司外,其余衛所只需要維持三個衛就足夠,除兩京外九個都司只需要二十七個衛。”
“兩京則是以上直二十六衛的方式,南北直隸各置八個衛,京城各置五個衛。”
“渤海和遼東、四川可以四個衛,大寧和甘肅、陜西、山西五個衛,交趾八個衛,云南十個衛,烏斯藏兩個衛,海外的四個宣慰司各置兩個衛。”
“除此之外,再加上海軍十七衛四所,合計一百三十衛四所,約七十三萬兵馬。”
朱高煦說出自己的想法,夏原吉卻皺眉道“若是如此,那每年軍餉便高達一千四百六十萬貫,算上兵馬吃喝,便不低于二千萬貫,占據朝廷財政六成”
夏原吉想把軍費控制在總財政五成以下,因此朱高煦的建議顯然超出了他的預算。
“東洋貿易建立起來后,每年能從東洋獲取的金銀價值不會低于五百萬貫,你可以把這個加上去。”
“五百萬貫”夏原吉緊皺眉頭,但又搖搖頭道
“即便有五百萬貫的金銀流入,但這樣下去二三十年后,國內錢荒就會結束,屆時涌入的黃金白銀只會成為負擔。”
“你忘記算人口增長了。”朱高煦打斷夏原吉,并繼續說道
“黃金白銀涌入確實會造成通貨膨脹,以朝廷當下錢荒的局面,不過二十年就能陷入平穩。”
“屆時涌入的黃金白銀,必然會成為朝廷的負擔。”
“可如果朝廷每年增長人口都在二百萬以上,那這些黃金白銀就不是負擔,而是用來維持經濟市場所需的貨幣。”
歷史上西班牙等國家確實因為大量黃金白銀的涌入而爆發通貨膨脹,但這是因為西班牙的貴族們沒有把黃金白銀投入生產力提高,而是用來滿足自己的私欲。
貨幣的涌入,加上三十年戰爭的人口死傷,人口越來越少,黃金白銀越來越多,生產力沒有得到提高,也沒有新的市場出現,西班牙不通貨膨脹才有鬼。
相比較西班牙,明末的局面是白銀短缺,但問題卻不僅僅是白銀短缺,因為當時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也出現了較嚴重的白銀貶值。
三十年戰爭和幕府閉關鎖國導致了白銀流入大明的數量下降,而士紳豪強大量囤積白銀,則是讓海量的白銀難以進入市場,無法流通。
當時許多名士認為應該廢除白銀,以黃宗羲為例,他主張廢銀的主要原因在于,當時的白銀過度集中在士紳豪強手里,社會上的白銀不足,已經失去了流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