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中舉人,還能壓下心氣來學習中學知識,這樣的人沒有幾分自信,你信嗎”
“那倒也是”朱瞻壑點了點頭,隨后道“爹,我們什么時候去北京”
“等伱畢業,我們就準備去北京了,到時候你和弟弟們在南京繼續讀書,你讀軍校。”
“好”聽到軍校,朱瞻壑便眼前一亮,朱高煦也承諾道
“等你軍校入伍學習,你爺爺說不定要北征,到時候你可以跟著你爺爺北征。”
“那更好了”聽到自己可以和自家爺爺一起北征,朱瞻壑便高興的露出笑容。
朱高煦則是看著他的書包道“去好好休息吧,讓你娘不用等我吃飯。”
“好”朱瞻壑起身拿起書包便走出了春和殿,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這才詢問道
“殿下您的意思,七年后要對漠北出兵”
朱瞻壑現在是中學二年級,還有三年才畢業,屆時軍校學習四年,第五年才入伍參軍考核,算下來也就是七年后。
七年后,那是永樂二十年,但亦失哈估計自家殿下不會等到那個時候才即位,估計解決完江南的事情,就到該即位的時候了。
“差不多,最近王戎上疏,說韃靼部和瓦剌部人口恢復的速度很快,估計七年后,馬哈木就能再拉出四五萬人,阿力臺這邊起碼四萬。”
“必須讓他們雙方消耗消耗,或者看看韃靼部那些貴族還能不能打仗,如果他們打不了仗,把他們內遷也是一件好事。”
朱高煦評論著漠北的韃靼和瓦剌兩部,現在韃靼是大明燕然都指揮使司,雖然聽從調遣,但難免會隨著實力膨脹而反噬大明。
大明有絕對的實力,但能不打仗,朱高煦還是不愿意打仗。
在鐵路出現前,對漠北打仗只有支出,沒有收入,每打一場都是在虧本,這樣的戰爭情況持續下去,對大明來說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不過要是有了鐵路,那漠北的礦產資源就可以開發了,明軍想要在當地駐扎就簡單多了。
朱高煦揉了揉眉頭“現在事情太多,我爹也漸漸不管事了,擔子都在我身上了。”
似乎是為了讓自己放心,老頭現在基本不插手六部的事情了,除了偶爾接受各國朝貢外,其他時候他都在研究自己的行宮,而他的行宮選址很有意思,就在后世頤和園、圓明園一帶。
老頭準備投入二百萬貫修建行宮,不過考慮到國庫空虛,他分為兩年修建,每年投入百萬貫。
對此也有朝臣彈劾,但朱高煦都把聲音壓下去了。
雖然他不知道鄭和處理印加帝國的事情需要多久,但想到歷史上西班牙也沒花費多大力氣就消滅了印加帝國,而鄭和的訴求也不是追求消滅印加帝國,因此處理起來應該會很快。
只要鄭和那邊事情弄好了,大明也就不存在缺錢這一說。
當然,如果遇到好大喜功的皇帝,那就另當別說了。
這般想著,朱高煦打開了一本奏疏,而奏疏的內容讓朱高煦露出笑容。
這是王瑄寫來的奏疏,內容是西江鎮到蠻莫驛道竣工的事情。
這條路的竣工,代表著日后明軍可以依托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控制緬甸平原地區,價值不言而喻。
“傳教令,都督僉事王瑄,累功拔擢左都督,授隴川伯”
“是”聽到王瑄終于得到了伯爵的封賞,不止是朱高煦高興,就連一旁的亦失哈也十分高興。
王瑄在靖難的作用無法公布出來,但他對于整個靖難過程十分重要,如果沒有他們父子三人和傅忠他們牽制沐春,那西南兵團絕對會提前出現在靖難戰場上,很有可能會在淮河阻擊渤海軍。
歷經十三年,朱高煦總算有了給王瑄封爵的機會,而伯爵只是他對這個好兄弟封賞的開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