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伸手想取,朱瞻壑抬手攔住他,臉上笑道“就這樣吧,拿了這筆錢,安穩好家里,這對你在外為官很有幫助。”
如果鄉試出了結果,屆時他則是可以前往京城參加會試。
將錢裝入皮袋中,江淮想了想,又從錢袋里取出了一吊百文面額的錢放在胸口。
雖然不至于狡兔三窟,但起碼保險。
“”聽朱瞻壑這么說,江淮欲言又止,最后才沉重點了點頭
“屆時參加會試時,來南京和我敘敘舊,說說你家鄉的變化。”
不遠處,郭紹緩緩走了過來,瞧著這匹馬唏噓道“這應該是河曲馬和大食馬的串種,價值百貫。”
不出他的意料,里面裝著面額一百文的永樂通寶,看厚度起碼有十幾吊,價值上千貫。
念頭落下,江淮回頭看了一眼自己讀了五年的母校,沉吟片刻后轉身離開了這片土地。
“那就這樣吧,告辭”朱瞻壑輕笑作揖,隨后轉身與護衛離去。
江淮看著他們離開,伸出手摸了摸那匹通體黑色的馬匹。
郭紹瞧著他背影,叫嚷一聲后便轉身離去了。
至于被褥什么的,他沒有必要帶走,稍許帶上,送給一些耆老便可。
“伱羨慕”江淮轉頭看向郭紹,郭紹卻咋舌“我家里你不知道這樣的馬還有幾十匹。”
他雖然已經快十六歲,但畢竟沒有離開過父母身邊。
五年間,他每個學期都是九科甲等,此外還通過給朱瞻圻他們補課,賺到了六十貫。
許多大臣已經早早北上,留在南京還沒走的,只剩下了朱高煦和李失、李察等護送他北上的武官及兵馬。
紙筆硯墨他得帶上,另外就是他攢了五年的錢。
其實他沒有什么需要準備的,在官學這幾年,他四季常服僅有四套,其余時間都穿著校服。
“來日再見”
面額一百文的一吊錢,價值便是一百貫。
“爹,你們什么時候走”
朱瞻壑詢問著朱高煦,朱高煦頭也不抬道“陪你過完元宵就走,不過你也不用難過。”
“趁著這個機會,你陪我去淮西看看,瞧瞧那里百姓生活如何。”
對于要離開南京,朱高煦有些高興,又有些不舍。
高興在于,他已經快十七年沒走出應天府范圍了,這對于曾經北上捉虎,南下擒龍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牢籠。
不舍在于,這里畢竟是他前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
“好”
聽到自己還能陪同走一段距離,朱瞻壑松了一口氣,只想好好享受當下。
他端了把椅子坐在朱高煦身旁,看著他處理奏疏。
朱高煦沒說什么,只是處理了片刻后才開口道“我知道你有些舍不得,但這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