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衣錦還鄉
“殺”
“噼噼啪啪”
蒼山下、洱海畔,當喊殺聲響起,數百騎兵正在一個男人的率領下,反復沖殺、蹂躪與他們為敵的數千銅甲敵人。
他們策馬來回面突,手中的騎兵燧發槍成為了最優秀的殺人兵器。
他們每面突一次,那數千土司兵便要倒下上百人,如此反復數次后,那數千土司兵終于承受不住,開始向西潰逃。
與此同時,被他們包圍的大理府治所太和縣內也沖出了數以百計的明軍。
腹背受敵下,數千潰逃的土司兵要么成為俘虜,要么成為明軍蹄下亡魂。
站在山丘上,江淮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帶給了他不小的震撼。
盡管他知道官兵戰力彪悍,可他沒想到,官兵居然能以數百騎兵擊垮俘虜十倍于己的土司兵。
如此看來,這場改土歸流也不過就是一兩年時間罷了。
此外,由于大理衛還要駐扎龍尾關等關隘,所以駐扎太和縣內兵卒不過數百。
加上沒有換裝火繩槍和燧發槍,所使用的仍然是老舊的火門槍,因此他們并不敢單獨出城野戰,但打配合是毫無問題的。
他率領十余名武將走進來,江淮見狀連忙起身作揖。
沒有時間過多停留,他便被兩名騎兵帶往了太和縣。
西江鎮沒有城墻,若是遭遇土司兵,那恐怕連被圍的機會都沒有。
距離它不遠處,還有曾經隋唐時期,南詔太和城的遺址。
走在石條路上,江淮不得不佩服太和縣的繁華,在他看來,太和縣比昆明城要繁華太多,而且這里的文化、學習氛圍也很好。
大概半個時辰過去,江淮便聽到了窸窸窣窣的甲片聲。
行程間,騎兵勒馬表示抵達目標,江淮側目看去,便見到了大理衛指揮使衙門。
當地的少民建筑融入了漢人的許多建筑方法,但對比下還是有很大的發展,例如當地的少數民族喜歡將房屋增高,十分重視房屋外觀的裝飾,特別對門樓和堂屋門窗的裝飾十分在意。
“這次滇西土司聯合叛亂,你們立馬派塘騎去查清楚,看看滇西九十六家土司,有多少家參與了叛亂。”
走入太和縣內,里面居住著各類民族,穿著各類服飾。
王瑄抬手一壓,示意他坐下,隨后便帶著武將們走入正廳,轉身對眾人吩咐道
忽的,號炮聲響起,而山丘上,江淮兩側的騎兵也開口道
雖說他清楚滇西許多少民很早就被改土歸流,但見識到了大理的情況后,他還是不免有幾分擔心。
“你在南京的事跡我聽說了,干得不錯,給我們長了臉”
因為剛剛結束戰事,城內的百姓心有余悸的站在自家門前,而他們的家也各有風格。
除此之外,他們的官話也要比滇西地區好上許多,城內外的水車到處都是,軍戶帶來的先進農業灌溉技術,使得洱海周邊許多干旱的田地變為肥沃的農田,因此這里的糧價也要比其它地方便宜不少。
太和縣作為大理府治,居于蒼山之下,洱海之濱,其城始建于洪武十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歷史。